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单元练习 >>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第一单元检测题
   程忠学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这是荒园,人迹罕( )至,所以不想宜,只好来捕鸟。
   ②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nuó( )窝儿。
   ③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shàn( )笑。
   ④我在那路口久久伫( )立。
   2.选词填空。
   ①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气 和蔼) 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带 戴) 着大眼镜。
   ②不知(原 缘) 起于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 缘) 因,班上的男孩们爱上了写小说,而(原 缘) 先爱踢的足球似乎与他们(原 缘) 分已尽,再也不见踪影。
   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硬着头皮”这一词语出现了四次:
   ①“美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②“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③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④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
   “硬着头皮”是口头语,根据文中的语境,换成四字格的书面语,可以是:① 、② 、③ 、④ 。
   4.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监。
   B.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C.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D.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5.填空。
   ①《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 、 。
   ②普希金是 国诗人,塑造了 、 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6.读诗答题。
   给乌兰诺娃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青
   像云一样柔软, 不是天上的仙女,
   像风一样轻,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月亮更明亮 比梦更美,
   比夜更宁静-- 比幻想更动人--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①这首小诗主要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这两种手法是: 
   ②诗中两处破折号,其作用是: 
   ③诗中最后一句“是劳动创造的结晶”这句话的含义是:
   ④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理解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泯然众人矣。
   
   3.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
   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徽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5.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6.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二)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采,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选文的开头为什么反复地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答: 
   2.“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作者写到这里心情怎样?
   答: 
   3.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4.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回到家里,为什么不直接写爸爸去世,而写弟弟妹妹们在散落的石榴树下玩闹?
   答: 
   5.文中倒数第二段“爸爸的花落了”有什么含义?它与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答: 
   6.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答: 
   (三)
   【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乙】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作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体。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又有谁能描绘得那山水的精髓?
   凭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溢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去。
   1.甲文写的是 的景色,乙文写的是 的景色。
   2.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甲文可以用 概括,乙文可以用 来概括。
   3.用横线在甲文中划出总写句,在乙文第二段中画出议论、抒情的句子。
   4.从甲文中“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由    到   来写景的,从乙文中“随我从桂林到阳朔神游一番,看个究竟”,可以看出作者是用
      的方式,把读者引入画山绣水之中的。 。
   5.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甲文写景是 ,乙文写景是 。
   (四)
   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也就在这时,他收到了张贺年卡。这令他意外。
   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孤寂地坐着,一口一口地喝酒。
   他不知道,在他日日冷漠地对待的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却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在像封面一样洁白的纸上,有钢笔写着的几行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祝福你。生活依然美好,依然充满热情,仍然充满爱。新年与你同在!”
   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是谁送来的这温暖呢?他极力去辨认那钢笔字,但这隐去姓名的祝福者显然是要真正隐去他自己。字,一笔一划,横平竖直,是标准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一点个人风格。谁呢?我一定要找出来。
   第二天上班,他仔细观察他的同事。他冲他们微笑点头。妻子去世以来,这是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同事们也分别向他回报以微笑。微笑充满了温馨。他分辨不出,他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那祝福者。
   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有什么东西在他心底悄悄融化。他冰封已久的情感被解冻了。他的心尚未死。
   “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他想起了这句话,他知道他是找不到那人的。他郑重地从信封中抽出贺年卡,珍惜地抚摸着。突然,他看到信封上的邮戳:贺年卡是挂号寄来的,为什么不去问问邮局呢?他来到邮局。
   邮局的人说:“噢,这个办挂号邮贺年卡的人我们知道得非常清楚。两个月前,来了一个女人,很瘦,因为病态,她的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她说她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了。她请求我们代她在年前寄出这张贺年卡……我们知道她已经死了,因为,她临走前说,如果她能将生命熬到年底,她将亲自来寄这张贺年卡。”
   听完这些,他已知道了这寄贺年卡的人。他深深地,不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人,还是向那已长眠的妻子,鞠了一躬。
   1.第一节“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是因为: 。
   2.“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这张贺卡极其简单但含义深刻,“洁白”象征 ,绿色象征 。
   3.他看到贺卡上的几行字后,为什么一定要找出寄卡人?
   4.“他冰封已久的情感解冻了”中“解冻”的原因是 ,“他的心尚未死”回应了前文的“ ”这句话。
   5.读了此文后,你认为寄贺卡的人是怎样的人?收贺卡的人以后会怎么样?
   答: 
   6.文章最后他究向谁深深鞠了一躬?
   答: 
   三、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中有一种很小的鸟,可以跨越大洋,能够连续飞行几万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鞭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
   请以“那截树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①hǎn ②挪 ③讪 ④zhù 2.①和蔼 ②缘 原 原 缘 3.示例:①顽强勇敢 ②振作精神 ③大着胆子 ④鼓足勇气 4.C 5.①朝花夕拾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②俄 多余的我 小人物 6.①比喻、对比 ②解释、说明 ③包含着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艺术,劳动创造了世界之意 ④赞美芭蕾舞的美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二、(一)1.①对……感到诧异 ②写,题上 ③以宾客之礼想待 ④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2.略 3.正面:A B C D F 侧面:E 4.D 5.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6.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没有上进心,不想学(意思相近即可)
   (二)1.“我”急于回家见爸爸,把自己这一天的情况和收获告诉他 2.“我”催促自己回家,是一种即将发生的父亲去世的预感,也是后文的伏笔 3.这段景物描写,回应前文爸爸种花、爱花的句子,这里是以花喻人,将即将丧父的悲痛推到极点。 4.这是为爸爸的病故给我心中造成的悲痛作感情的铺垫和渲染,写到弟妹的玩耍是暗示年纪最大的13岁的“我”从此将担负起家庭“大人”的重担。 5.既指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更含蓄地说明了爸爸生命之树的凋谢,而“我”也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真正成熟起来了,将要担负起家庭里一部分重任。 6.“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镇静,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一大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最大了”
   (三)1.百草园 桂林山水 2.无限趣味 清奇峭拔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种奇景……山水的精髓? 4.概括 具体 记游 5.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 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
   (四)1.妻子去世 2.心灵的纯洁 生命 3.是这几行字给了他生的希望给了爱和
   温暖。他感谢寄卡人,所以一定要找到寄卡的人。 4.同事的微笑充满了湿馨,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 我心已死 5.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体贴别人 会坚强地活下去,很好地生活 6.向邮递员,向已去世的妻子,向同事们,向所有关心他的人。

    
相关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39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周周清试卷(第三单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二)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8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三)2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三)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周周清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