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死水》教案2

《死水》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2. 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3. 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4. 理解《我爱这土地》中的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2.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3.理解《我爱这土地》中的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三美”导入 
二、介绍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文人。他一生经历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个阶段。1920-----1927年是诗人时期,他出过《死水》、《红烛》等诗集,并提出了著名的诗歌三美原则: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七.研习诗歌。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死水”,所写的内容也是死水,那么作者对这一沟“死水”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绝望,厌恶,憎恨。感觉它无可救药。 
3.死水具有什么特点让作者如此憎恨? 
因为这死水极端的脏,极端的臭,就像死了一样的静寂。 
4.从那里可以看出死水的这些特点?(在讲解中介绍反讽的写作手法)。 
第二节:用视觉写死水之脏。“翡翠”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绣,“罗绮”是油腻的光泽,“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翡翠”“桃花”等本是华美、温润鲜艳,但在这里读者却一点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恶心。 
第三节:主要用嗅觉写死水之臭,写死水发酵时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气熏天。泡沫如珠,乱蚊成群。 
第四节:主要用听觉写死水之死寂。青蛙的鸣叫不是清醒者的呼叫,也不是丑恶者的挽歌。而是一种装饰,一种衬托,着死水中的蛙鸣,让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静。 
第一节中的内容也不能省。 
5.本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意图的是第五节,该如何理解“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表达了作者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的深恶痛绝。反映了诗人理想中的“美”与现实生活中的“丑”的尖锐对立,诗人对死水的彻底绝望,期望旧社会的毁灭。 
6.“死水“的蕴涵意义? 
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无须都讲给学生听,看情况而论) 
7.归纳“死水“的三美特点: 
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这里内容上节课已经提过。略带即可)《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相关资料

  《死水》ppt课件(30页)
  闻一多《死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死水》教学反思(3篇)
  《死水》教案8
  中国现代诗歌三首《死水》《再别康桥》《雨巷》教案1
  《死水》ppt课件7
  《死水》ppt课件6
  《死水》ppt课件5
  《死水》课堂实录
  闻一多《死水》赏析
  《死水》教案7
  《死水》教案6
  《死水》教案5
  《死水》教学设计4
  关于“死水”的象征意义
  《死水》说课稿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ppt课件3
  《死水》ppt课件4
  “死水”活解
  《死水》ppt课件3
  《死水》ppt课件2
  解读《死水》《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中国现代诗二首《死水》《黄鹂》教案1
  《死水》wma音频课文朗读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赞美》《我爱这土地》ppt课件2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赞美》《再别康桥》ppt课件1
  《死水》ppt课件1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死水》教案3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死水》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