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哨子》教案2

《哨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掌握“预习提示”中的词语;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进一步学习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训练由阅读到写作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引导学生感悟“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学习写议论文。 
教学设想 
1、本文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而得出人生哲理,对学生学习感悟生活很有启发性。因此,教学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加以体会。 
2、安排二节课。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 
扫清字词障碍,学习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激情唤志 
同学们都听说过“三十六计”这个词。在体现我国古人智谋的三十六计中,有一个是美人计。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记得其中的美人计吗?美人是谁?(齐答:貂婵!)中计者是谁?(答:董卓、吕布。)汉朝末年,董卓篡权,弄得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他的干儿子吕布,非常勇猛,是帮他作乱的爪牙。王允等忠臣为匡复汉室,用美女貂婵去离间二人,先将貂婵许配吕布,又暗送给董卓。吕布心怀夺妻之恨,与董卓产生间隙,最终亲手杀死董卓。董卓为虎作伥,死不足惜。但换一个角度想:他为了一个美女而失去性命,值得吗?(齐答:不值得!)对,得不偿失。普天之下,得不偿失的岂止一个董卓!《哨子》一文的作者,就亲身经历了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并且耳闻目睹了许多类似的故事。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讲述了哪几类人的故事,他们各有何得,有何失,这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启示? 
二、确定自学目标 
方法:教师引导,师生共同确定。 
1、掌握生词; 
2、根据议论文的写作思路确定阅读目标:把握论点,把握论证。 
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2、作者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论点?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认为这样的论证方法好吗?为什么? 
三、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快速阅读文章。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把握写作思路的知识和经验阅读。 
学生活动: 
1、 主阅读探索,要求围绕确定的问题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阅读疑问。 
2、先个人,再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四、交流共享 
1、教师注意引导,激发小组间、师生间的交流共享热情;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观点地参与讨论交流。 
2、师生小结; 
本文从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引出一个论点,用“哨子”的比喻意义评价一系列社会现象,最后引出结论,警示世人。 
用排比列举论据,给人层次非常清晰的感觉;用比喻非常生动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五、情感体验 
问题:你本人或亲人有过为“哨子”付出代价的事情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受。 
六、效果评价 
对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恰当评价。 
【附】板书设计: 
亲历事情:为买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代价。 
(个别) 
      不要      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牺牲自由、品德、朋友       太高  对事物 
      为哨  个  醉心于名望——————忽视了自己的事                    的价值 
论    点:子花      为了积累财产—————放弃舒适、乐趣、尊重、快乐  的    作出 
(一般)  费太  别  为了寻欢作乐—————损坏了身体                    错误的多        沉迷外表、装束、住宅、家具、设备——投进监狱     代价   估价所 
 造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迁移写作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根据本文的结构特点(总分总)、论证特点(列举事例用比喻的方法论证论点)模仿写作; 
2、鼓励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写作。 
写作指导: 
1、继续学习列写作提纲和收集材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模仿写作。

    
相关资料

  富兰克林《哨子》教案3
  富兰克林《哨子》课文阅读
  《哨子》同步练习
  《哨子》说课稿
  《哨子》综合能力测试
  《哨子》ppt课件6
  《哨子》ppt课件5
  《哨子》ppt课件4
  《哨子》ppt课件3
  《哨子》ppt课件2
  《哨子》教案1
  《哨子》ppt课件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