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作文中心 >>高考满分作文 >>北京卷 >>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全题解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全题解ZT
   
   全国卷(Ⅰ)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60%,2001年52%。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而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18.3%。
   要求:全面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分析,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全国卷(III)
     为:书。
   给材料作文:阅读材料,以“书”为主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题解】
   全国卷(三)与全国卷(一)有一致之处。对于中国人均读书过少的现状,看来国家非常重视。一个国家要进步,一个民族要进步,要建创新型国家,要提高人才素质,读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世界读书日以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看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堂内外》杂志社也连续三年举办“好书伴我行”活动,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养成会读书的习惯,并且读好书的习惯。所以,以“书”为话题,可谓用心良苦。这是一个时代话题,同时针对西部孩子读书偏少的现状,也是一个有地域性特色的题目。写此文章不容易偏题,但最忌泛泛而谈,人云易云。可以写读书的感受,痛苦和快乐,写好书对你的影响,写与书结缘的故事,写有关教材的东西等。要保持格调高尚,积极健康,一般不会离题。
   
   全国卷(Ⅱ)
     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北京卷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题解】北京是一个古老与现代结合十分紧密的城市,有古老的符号,也有正在形成的新的符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北京的符号是多元的,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形成的,这就要考验考生对北京的认识程度以及观察的角度和能力了。一看到这个题目,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故宫、胡同、四合院、红墙绿瓦这些老北京特有的符号和色彩。但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老北京的符号,毕竟北京也是一个现代文化的中心,考生应该将思路再打开点,将北京现代的符号挖掘出来。6月10日是“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考生应该由此想到,比如京剧、脸谱、老北京天桥上的杂耍,这些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都属于各种艺术符号,从艺术角度来讲,就是能代表北京的艺术符号。还有北京百姓的吃穿住行等,这些可以算是北京百姓的生活符号,也可以写。符号很多,考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行文操作上,考生可以只写自己心中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种符号,这是一种思路;或者考生完全可以写一组符号,将所有代表北京的符号用一条线串联起来,但是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写作能力。考生如果能纵观古今,将北京的古老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不仅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从整个文章感觉上来看,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更易获得考官的青睐。 
   
   上海卷
     为:我想握着你的手。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题解】
   一、开放度大 。说它“开放度大”,动笔之先,要想清楚这几个关键问题:“你”是谁,写一个 “你”,还是写几个 “你”?为什么要握住你的手,即握手的背后是什么?既然想要握手,肯定是有一番话语要倾诉,此中的情感是什么?或者对生活有什么认识要交流?可以选择的角度比较丰富,可以开掘的空间比较广阔。可以有几种立意方向:写身边人物,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写当代知名人士,如事业成功人士或者弱势群体,表达景仰或尊敬之情。当然爱与恨、喜与忧总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也可以同时表达对丑恶现象的鞭挞和愤怒。写跨越时空的人物,比如握住泰戈尔的手,写对自然对人性对艺术对真善美的大爱,握住爱因斯坦的手,写对科学对人类命运的严肃的思考,写对天下苍生疾苦的悲悯,握住苏轼的手,写面对人生波折坎坷命运的豁达以及人性的高度等等。当然也可以展开更为灵动的联想想象,比如握住某个文学名著中的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寓言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来借虚写实,抒情论理。但假如写握住“节约”的手,握住“诚信”的手等,化虚为实就有些难度,也容易滑到“穿衣戴帽”“生搬硬套”上去。如果从文体上说,自然也是开放度很大。情理并茂的散文,情真意切的复杂记叙文,有点抒情色彩的议论文,甚或新颖曲折的小说或剧本等等。 
   二、要真性情真功夫 。“诗言志”,好的题目总归更有利于考生表达真性情,我手写我心,写出真实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题目就具有这个特点。记得前几年备受争议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就曾经是个反面的例子--着实将考生驱赶到死胡同里去了。试想,面对今年的作文题,考生对自己的写作内容和主题若无真性情真体验真感悟,仅只是搬弄一些套话,在外围隔靴搔痒或是无病呻吟的发写议论,又如何写出打动阅卷者好文章来?但内心若有真实的情感体验,若有丰厚的积淀,平日对生活对文化对历史有着深入的思考,这些有才华的考生是绝不会被埋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题目区分度较大,能拉开档次,确实起到通过高考选拔优秀人才这个作用,同时也是符合考能力考素质这个”二期课改”的要求的。 
   万源归一,高考无论怎么考,美文佳作无非在人性情感在人生智慧、社会规律这几个方面,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然后进行深入探掘。若辅以恰切的语言表达,相信佳作是不难迭出的。
   
   天津卷
     新华字典里有一个新词,叫“愿景”。
   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题解】天津这个题目考的好像是对词语的理解,其实考的却是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愿景,是愿望的 景象,表现了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是一种美好的状态。愿景也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下一年你的愿景是什 么?作文题目把考生引向了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的层面上来,是一个值得思索的话题!
   “愿景”这个词渐渐用得比较广泛了,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企业方面,也有用在个人方面的,它的基本意思是心中美好的前景,可以是奋斗的目标,实现的愿望。因此,从这个基本意思出发,写出一种“理想”、“向往”、“憧憬”的内容,都符合题意,用叙议抒情结合来写比较好,其中对“愿景”的描绘可以是很感人的,但如何实现“愿景”需要写得“实”,否则就可能流于空泛,华而不实了。
   
   重庆卷
     小作文: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
      大作文: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解】小作文: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传达出语文教学的“大语文观”,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考查方向是截取生活场面,细心观察体验,从普通生活中发现值得思考的东西。小作文的考查沿袭了传统的命题方式,以考查各种表达方式为主,这次考查是的描写。作文要求以描写的方法写作,就必须要具体生动形象,既然是场景描写就必须要注重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一“背景”就是呈现人物、事件的舞台。因此要强化环境描写,好的环境描写不仅能渲染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使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人物描写必须要典型,通过细节刻画,虽然不议论申发,但必须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这个小作文的考查,就告诉我们现在的高考,是要选拔新世纪、新时代的人才,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大作文:大作文命题遵循了新课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原则,作文命题思想指向本我与生活,愈来愈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现实生活。即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全人类的命运、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现实社会和现实世界是多元的,作文命题是开放的、多元的。作文注重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鼓励多向思维。要求学生重视用哲学的理论指导生活实践,辩证得看待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小问题中分析出大道理。大作文要写好,写得有深度,最好能采用层进式结构,从生活中的“走”与“停”联系到人生中的“走”与“停”,可以引申到“追求”与“反思”,可以联想到“文化的进步与反思”。“走”是为了前进,为了接近目标,“停”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更快的接近目标,直行而不走弯路。因此,生活中的林林种种都可以入文,这样思路就打开了,学生就可以选自自己的熟悉的方面下笔。要写好今年的作文题,没有一定思辩能力,没有一定的积累,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的厚积博发,是难以写好的。这就强调了对考生思维的考查。考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走”与“停”是关系型话题,要认真思考探究俩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因为关系型话题作文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审题时必须确立好主旨,揭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不可偏废,否则就会跑题。在阐述过程中,重理就用议论文,可旁征博引,展示出自己多年的文化积累和文化素养;重情就用散文,形象生动,意蕴丰厚,华丽的言语迷到阅卷老师。作文在文体上要求宽泛,除了诗歌,其他文体都可以写,考生就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文体,不要刻意追求新奇,考场上临时改变写作习惯,会让自己思路不畅达,影响水平的发挥。少给自己一些束缚,自由发挥到极致,作文说不定就有个惊喜高分哦。 
   
   辽宁卷
   为:肩膀。
   
   江苏卷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
   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题解】这是个发人深省的具有辩证思想的题目。对在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高中考生来说,都可以有话说。关键在于“走的人多”了,可以无路开路创造出路,“革命之路”、“改革之路”都是如此,因而,在参与伟大事业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可以有所作为;但是,“走的人多”,也产生另一弊端,即路“堵”了,或需排“堵”或需“另辟蹊径”,即是说不能“随大流”。整个题意是强调,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扣住这点来写,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可以写得出彩,仅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次创业高潮和科技创新事例就俯拾皆是。但是,话题是两层内容,如果只就一方面去写“人与路”就偏题了。 
   
   浙江卷
     为: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有所息/生无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题解】因为题干较长,所以,先有一个阅读理解的过程。先是引用了《列子》的话,通过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提出问题的两个方面。然后,用康德、歌德、《吕氏春秋》中的话来进行解说,要你谈谈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工作与休息的关系,从休息和工作中寻找乐趣,反映出考生的人生观、苦乐观、幸福观。 
   
   安徽卷
     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
   以“读”字为题写篇作文,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题解】安徽的题目比较大众化,很贴近学生,又包含了一定的哲理,让考生都能有话可说,写成议论文、小说、散文都比较好操作。此题的关键是不能把思维局限于读一般的书籍这个范围,正如话题提示中说到的这个“书”可以是社会,可以是人生,可以是自然,可以是父母同学,这些“书”都需要用心去读,这时的“读”就上升到了一种思索、感悟的高度。如果只限于用眼睛去“读”肯定是很难“读”出高分来的。
   难点主要是两条,一是怎么“读”,为什么要“读”以及在“读”的过程中自己确有收获,这方面的问题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深入思考,写出思想写出个性。二是对“读”本身要加以剖析,不宜只停留在一般认识、了解、熟悉的层面,而要突出层层推进特点,使认识、了解、熟悉的过程显示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深刻性和独特性,从而使人感到你的这种“读”是富有力度和深度的“读”。 
   
   福建卷
     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解】先读清信息: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这应当是比较开放的话题,但前提是对平日对课本的熟悉,起码得知道《草船借箭》跟《等待戈多》的故事,否则,文章是无法写的。一般来说,大家会认为“留下一点空白”这个话题更好写一点。但事实上,三个话题都是相当开放的,都是考生可以放飞想象力的翅膀的。 先拿“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来说,考生们只要忠实于原来故事的基础上,任意发挥你的想象力,言之有理皆成文嘛!可以做一番推理,同样,也可以直接说“诸葛亮借箭9999支”,那么剩下的一支是什么呢?是曹操的智慧,还是诸葛亮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果你能够考虑到这一层面,那么,写出更为开放,更为新鲜的文章也就不难了。 其次,我们拿“戈多来了”这个话题来说,考生既可以直接对《等待戈多》写序,也可以写单独写写这个“戈多”,关键是要理解“戈多”的寓意,理解戈多在西方现代词汇当中所代表的意识形态。戈多可以是时间,时间是永恒的,连续的,不肯停留的;“戈多”可以是死亡,人一生下来就在逐步走向死亡;“戈多”还可以是虚无;还可以是“欲望”;甚至还可以是西方的上帝;更甚者,“戈多”可以是脑海中的一个虚构,“戈多”来了是否是梦或者幻象的出现呢…….那么,这样去考虑,还有什么不能写呢? 至于“留下一点空白”就更好写了,生命是连续的,但当我们回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空缺,这是否就是大家所说的空白部分。留下空白,看似是一种缺陷,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一种美?这是其一;其二,法国怪才作家马拉.埃梅写过一则故事,讲述一个主人公没两天活一天,中间一天是死亡的。这个故事很荒唐,但充满了想象力和智慧。这死亡的一天不正式生命的空白吗?其三,很多人是在白白浪费时间,这种空白岂不可惜?从而将话题抛向质问,这种留空白的价值到底何在?其四,空白即没有,即缺失,那么维纳斯的断臂是不是一种空白?雕刻家罗丹所提出的残缺美是不是一种空白……..只要开动想象力的马达,任何题目都是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的。
   
   江西卷
   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题目自拟,题材不限,800字。
     【题解】燕子要减肥,是因为影响了飞行。“雨燕减肥”这则小故事体现出来的实质就是要摆脱束缚达到一种更好的状态。解读了这个话题,你就可以这样来入笔了:丢掉心理负担,轻松考试;走出过去成绩的辉煌,重新认识自己,创造另一个奇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换一种眼光,创新地做每一件事......总之,要写出一种经历,写出一种认识。
   山东卷
     人们在地上看月亮的时候是晶莹明亮的,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亮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
   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
   
   湖北卷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题解】
   一、试题特点:
   1、入题容易,难度不大。这是一道情景式无标题的话题作文,先给材料创设写作情境,降低审题难度,再附提示语言,指明写作角度,暗示主题意向,最后提出作文要求。以带“三”词语为话题,内容宽泛,角度较多,难度不大,考生很好入笔。相对去年湖北作文考题来说,容易了许多。
   2、出人意料,亦在情中。表面上看以“三”为着眼点,自拟题目的话题很少见。平时我们训练过“0”联想,也写过“一”感悟,但并未写到“三”的思考。其实我们如果仔细一想,与“三”有关的词语成百上千,写作范围十分宽广,所以又在情理之中。
   但是,本题缺少思辩的理性色彩,考生只能按现成的“三思”“三省”等观点行文。考生不易也不宜写出有批判色彩、或辩证性的思想认识。试题指向单一化、模式化。另外,话题过余宽泛,不便抑制考试中的宿构和抄袭现象发生,也不利于引导今后的写作教学和思维训练。
   二、审题要素:
   1、“三”的含义。表数目的有“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表多次有“三思而行”、“三省吾身”等。
   2、“三”的角度。分别有善于思考(三思而行)、自我反思(三省吾身)、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谦虚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精神(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
   3、“三”的整合。可写“个人修养”(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等)。可写“群体意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可写“荣辱观念”(以谦虚为荣,以和谐为美等)。可组合的观点很多,言之成理即可。
   三、扬长避短:
   注意“扬长”: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描述感人面目或切身体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将会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
   2、运用具体的典型的新鲜事例或掌故,论述观点,且能联系人生社会现实,必与高分有缘。
   3、探寻带“三”词语的源泉,或感悟带“三”词语的内涵,创设“三”字联想情景,引人入胜的作文,定会名列榜首。
   注意“避短”:
   1、就题说题,就事论事,空发议论,不切实际。大谈要怎样怎样,而不谈行为或观点的重要性,这种作文与高分无缘。
   2、与“三”无关,漫无边际地写自己的人生看法和认识,切口太大,主题或论点太杂,没有集中的主题,也没有个性思想、缺少灵魂的文章,不会进入优作之列。
   湖南卷
   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题解】湖南卷有一定的难度,其难度主要在于考生对于\'意气\'的理解,可以说对\'意气\'的理解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意气\'的解释有三点:1、意志和气概2、志趣和性格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果考生能准确的理解到其中任何一点意思,成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考场上是不能带词典的,所以考生对\'意气\'的理解不可能如此全面,这时可以采取\'组词法\',如第一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风发\'、第二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相投\'、第三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用事\',如果能想到这几个常见的词语,再由这几个词语发散开去,那么以\'意气\'为题作文就显得容易了。另外,千万不要把这个\'意气\'与\'哥们义气\'的\'义气\'混淆,不然写偏了题就悔之晚矣。
   
   广东卷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题解】题目既可以理解为“在心中设计好自己奋斗的目标”,也可理解为“塑造自身的心灵美”, 第一种可以写成如何实现心中美好的奋斗目标,如脚踏实地,从小事着手,逐步实现奋斗目标,可以写成具体的事情,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可理解为生活中应有发现美的眼睛。“在心中设计好自己奋斗的目标”,也可理解为“塑造自身的心灵美”, 第一种可以写成如何实现心中美好的奋斗目标,如脚踏实地,从小事着手,逐步实现奋斗目标,可以写成具体的事情,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可理解为生活中应有发现美的眼睛。
   四川卷
     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
   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解】可以有两种思维。“问”是高中生最平常不过的一种生存状态,每天一套套高考题的狂轰乱炸,总有很多题有疑问,与老师探讨,甚至与同学竞争谁先问老师。考生可以从你生活入手,写你们班你争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也可以从虚处着手,人类正是有了疑问才有发明创造,推动社会进步,写成议论文。
   
   陕西卷
   一只老鹰俯冲抓羊。乌鸦看到学习老鹰的样子俯冲抓羊,结果爪子挂在羊毛上,被放牧人抓到乌鸦。放羊人的儿子说:“爸爸这是什么鸟?”爸爸说:“一只忘记自己是什么的鸟。”
   根据材料写作文。
   

相关资料

  2022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及下水作文
  2021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2021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教师下水作文(5篇)
  2021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论生逢其时》下水范文
  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北京卷)考场佳作精选
  202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优秀范文:一条信息
  2019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选读
  2019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文明的韧性
  201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满分、优秀范文(4篇)
  2018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两篇(二)
  2018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两篇
  2018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绿水青山图
  2017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优秀、满分作文
  2016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2015年北京市高考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
  2015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深入骨髓之爱
  2015年北京市高考作文优秀范文:深入灵魂的热爱
  2014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3篇)
  2014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谁欠谁的幸福
  2014年北京市高考作文优秀教师下水作文:老规矩不朽
  2013年北京市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201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满分作文(2篇)
  2011年北京市高考作文标杆范文(九篇)
  2010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200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阅卷综述、优秀作文3篇
  2009年北京市高考优秀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00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08年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5篇)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北京卷)
  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
  2006年高考作文范文大盘点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