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作家介绍 >>

荀子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乱世哲人--荀子

  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中文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采,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苟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相关资料

  歌德简介
  李斯简介
  叶绍翁简介
  魏征简介
  聂鲁达简介
  黄庭坚简介
  惠特曼简介
  易卜生简介
  卢梭简介
  张岱年简介
  王昌龄简介
  林觉民简介
  王佐良简介
  林焕彰简介
  杨成武简介
  赫尔曼·黑塞简介
  雪莱简介
  汤显祖简介
  马克思简介
  加来道雄简介
  柏拉图简介
  顾颉刚简介
  陶行知简介
  昌耀简介
  马南邨简介
  陈忠实简介
  屠呦呦简介
  林西莉简介
  贾谊简介
  杜审言简介
  《荀子》选读教案1
  《荀子》全文阅读及下载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