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内蒙访古》同步训练


内蒙访古·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lign=right>[    ]
A.汉王朝在阴山一带的战略布暑,至少有三道防线。
B.在我们的面前敞开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
C.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诵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英雄的称号。
D.这些古城不能称为真正的城市,只是一种驻扎军队和屯积军用粮食武器的营磊。
2.虚词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lign=right>[    ]
A.只要读一读《战国策·齐策》就知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
B.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不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
C.正因为如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必须占据这个沃野。
D.要知道,他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保守思想宣战。
3.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lign=right>[    ]
A.《史记·匈奴传》有如此的记载:太初四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
B.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的地方(《汉书·匈奴传》)。
C.《括地志》云:“五原郡相阳县(《汉书·地理志》作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县,(《汉书·地理志》注作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
D.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
4.重读正确的一项是
< align=right>[    ]
在蒙古人民心中,
A.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B.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
C.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
D.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
5.有语病的一项是
< align=right>[    ]
A.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火车都在这个广阔的高原上奔驰。
B.如果不是有些地方为了畜牧的需要而留下了一些草原,简直要怀疑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平原。
C.东西纵观都看不到终极,在东边的城墙上,隐约可以看到有一个古代废垒,告诉人们那里在当时是一个险要的地方。
D.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6.有歧义的一项是
< align=right>[    ]
A.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B.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C.王昭君究竟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昭君墓。
D.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的好感。
7.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详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__________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 align=right>[    ]
A.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平静的原野。
B.这是一个多么平静的原野啊!
C.难道这里不是一个平静的原野吗?
D.请珍惜这个平静的原野吧!
8.衔接最好的一组是
1)大青山是一条并不很高但很宽阔的山脉,这条山脉像一道墙壁把集宁以西的内蒙分成两边。
2)大青山是一条并不很高但很宽阔的山脉,集宁以西的内蒙被这条巨大的墙壁分成两边。
3)愈是远古的时代,人类的活动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定居下来的游牧民族。
4)愈是远古的时代,自然条件愈限制人类的活动,特别是那些没有定居下来的游牧民族。
< align=right>[    ]
A.(1)(3               B.(2)(4
C.(1)(4               D.(2)(3
9.下面是翦伯赞写的称颂赵武灵王的一首诗,中间两联打乱了顺序,正确的顺序是
胡服骑射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1)河曲风光旧莽苍(2)望断云中无鹄起
3)邯郸歌舞终消歇(4)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 align=right>[    ]
A.(1)(32)(4
B.(31)(2)(4
C.(24)(1)(3
D.(24)(3)(1
10.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不当的是
< align=right>[    ]
A.旧时供奉祖宗或神佛偶像的地方叫享殿。
B.《汉书》的作者是东汉的班固。
C.《后汉书》的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
D.《三国志》的作者是三国时的陈寿。
11.读下面一首清彦德咏王昭君的诗。(1)~(4)处空缺的词应是哪一组
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1)。
若以功名论,几于卫霍(2)。
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3)。
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4)。
至今青冢在,绝胜赋秋风。
< align=right>[    ]
A.痛               B.戎     
C.戎               D.戎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在游览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__________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__________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__________读一读《战国策·赵策》__________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__________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1.选出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上文空格内恰当的一项
< align=right>[    ]
A.不仅仅    是因为     只要      终于    并且
B.一方面     另一方面   只有      终于    而且
C.不仅仅    还在于     只要      以致    同时
D.一方面    还在于     只有      以致    并且
2.上述第一段叙述评论秦始皇修长城一事的用意是
< align=right>[    ]
A.说明秦始皇的功绩远远比不上赵武灵王。
B.告诫人们不要以万里长城为“炮弹”来攻击秦始皇。
C.用赵武灵王来反衬秦始皇,批评秦始皇的过失。
D.以秦始皇作陪衬,突出赵武灵王无愧英雄称号。
3.上文中引述“胡服骑射”的目的是
< align=right>[    ]
A.说明改革创新是艰难的,要有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勇气。
B.称颂赵武灵王善于学习古人长处,是个大大的英雄。
C.说明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终于使赵国走上强盛之路。
D.表明赵武灵王能攻善守,治国安邦,胸有韬略。
4.赵武灵王“修筑长城”与“胡服骑射”的内在联系是
< align=right>[    ]
A.前者为保护民族间友好往来,后者为加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两者都是为了防御胡人入侵,前者是物质基础,后者为提高士兵的战斗力,适应与胡人作战。
C.前者为防御胡人入侵,后者为学习胡人的长处,都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
D.前者为防御外来侵略,后者为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以便进攻,同为强盛赵国。
5.选出对上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lign=right>[    ]
A.夹叙夹议,侧重议论     B.引用史料,谈古道今
C.实事求是,辩证分析     D.叙议并重,相互为用
6.上文中画线处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
7.上述三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A  5D  6A  7B  8A  9B  10D  11D
(二)1A  2D  3B  4C  5D  6.反问  7.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




    
相关资料

  《内蒙访古》说课稿
  翦伯赞《内蒙访古》原文阅读
  《内蒙访古》ppt课件3
  《内蒙访古》flash课件1
  《内蒙访古》教学设计4
  《内蒙访古》ppt课件2
  《内蒙访古》知能同步训练
  《内蒙访古》ppt课件1
  《内蒙访古》教案3
  《内蒙访古》教案2
  《内蒙访古》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