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三年级上 >>单元练习 >>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解       齿       味      是非直           
B.恰       案       漾      安步车 
C.弃       取       免      退避三
D.便宜      文       跹       便宜行事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促膝而对    自由翱翔    刀耕火种    豆蔻年华 
B.人性泯灭    冠冕堂皇    沽名钓誉    名列前矛 
C.精神振奋    振聋发聩    声名显赫    熠熠发光 
D.与世长辞    广袤无垠    涸泽而渔    涸辙之鲋 
3.选出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如何贯彻新学制,学校正在考虑采取有效措施。 
B.对于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公室联系。 
C.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学历史或者学地理。 
D.有的人看问题方法是错误的。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世纪80年代,作家金庸就因为长篇小说《射雕英雄传》名不虚传,至今,他的武侠小说仍有众多的读者。 
B.许多“星”都是昙花一现,即使他们当初很会吸引观众,也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成明日黄花。 
C.如今电脑技术方兴未艾,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D.许多火灾都是防备不得力才发生的,因此,面对火灾隐患,我们要防微杜渐。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种药的效果很好,对患者有害无利。 
B.为推动和繁荣故事创作,本刊即日起举办优秀作文学习,并面向社会广泛征稿。 
C.这次巴以冲突,是由于一件小事引起的。 
D.一歌手到一个城市进行演唱后,被一群少男少女围住。 
6.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选出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①正像大青山把内蒙的西部分成南北两块,大兴安岭这条从东北伸向西南的山脉也把呼伦贝尔大草原分割开为东西两部_________________。 
(a.无数起伏不大的山谷割开了山脉的两麓,从山谷流出来的溪水,分别灌注着大兴安岭东西草原。b.山脉的两麓被无数起伏不大的山谷割开,从山谷中流出来的溪水,分别灌注着大兴安岭东西的草原。) 
②郊外风景幽美,在前往秀水亭的路上可以看到一些长满了柞树的山丘,也可以看到从峡谷中流出来的一条小溪,_______________(a.到处是果树、菜园和庄稼的田野,丛生的柳树散布在河谷底部。b.丛生的柳树散布在河谷底部,到处是果树,菜园和庄稼的田野)这一切告诉我们这里已经是呼伦贝尔农业区了。 
A.①a②a        B.①b②a        C.①b②b        D.①b②a 
7.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这戈壁沙漠上的孤关,远远望去,           愈发显示了孤关的情状。 
①是一种黄天黄地的苍凉之色。 
②几只深黄色的骆驼,在黄沙上稀疏的草丛中觅食。 
③城墙上高耸着棕色的三层城楼。 
④他们时时高扬起细小的脖子,把慵懒的身影投到墙上。 
⑤在沙漠的辉映下像大黄纸上的一个暗点。 
⑥这是令人产生疲惫之感的颜色。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8.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法——小说 
B.《家》——巴金——现代——小说 
C.《悲惨世界》——雨果——法——小说 
D.《朝花夕拾》——鲁迅——现代——散文诗集 
9.选出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弥尔顿、笛福、斯威夫特都是英国的作家,作品分别是《失乐园》、《鲁滨逊飘流记》和《格列佛游记》 
B.《马丁·伊登》、《美国的悲剧》、《永别了,武器》的作者分别是杰克·伦敦、德莱塞和海明威。 
C.卡门、冉阿让、爱玛分别是梅里美、司汤达和莫泊桑笔下的形象。 
D.拜伦、雪莱、郭沫若、屈原都是世界文学史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 
阅读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完成10—11题。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戴斜阳,青山独归远。 
10.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苍苍”即苍茫之意;“苍苍竹林”勾勒出一幅烟树云竹的苍茫景象,给人以清远之感。 
B.第二句“晚”点明送别时间,也写出诗人送友人的愉快旷达的心情。 
C.第三句“戴”字是“诗眼”,不仅带出斜阳和荷笠的关系,更是诗人和老友之间深情联结的显现。 
D.第四句“归远”,既写诗人送友人路途之遥,也隐含前途渺茫不定之意。 
11.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杳杳钟声晚”与“暮钟鸣空山,山寺苍茫中”具有相同的景致。 
B.第二句写的是动景,更可以写出傍晚郊野的宁静肃穆,强烈传达出诗人离情别绪。 
C.全诗四句,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 
D.这首五绝,运用了凝练而不失绚烂华美的语言,绘景抒情,既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诗。 
12.阅读下列一首诗,选出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活在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 
踩在青草上 
感觉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A.这是一首抒情诗,主题句是“活在珍贵的人间” 
B.诗的前六行,为读者展示了自然优美的画面;阳光、水波、白云、青草,在这种环境中,人的精神会得到净化的。 
C.“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意思是人和植物是平等的,应和平共处。 
D.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态度:无论谁,什么,只要“活”过,即存在过,就是幸福  二、阅读题(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粮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墙砖,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之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从人,写立誓卷。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之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下,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能以两肩粮船而起  负,背
B.有卖蒜叟,龙钟伛偻  龙钟,身体衰老的样子 
C.乃广约众人,写立誓  卷,书
D.打死勿  怨,埋怨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旗丁数百篙剌之
两肩负粮船而起
B.老人自缚
冰,水为之,而寒
C.不肯告人姓氏
五万兵难
D.老人徐徐负蒜
士志于道耻于恶衣恶食者
1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A.晚生知罪了                     B.众大骇,走告杨 
C.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D.宋何罪之有? 
16.选出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南阳县,杨二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众很多,如墙一样 
B.本文人物描写自然,如“杨大怒”、“杨愈怒”、“叟笑曰”,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本文内容严谨,完整,思路流畅,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D.本文善作铺垫,开头杨二表演武功,就为后文表现卖蒜叟作了生动的铺垫 
17.适合本文题目的项是(    ) 
A.卖蒜叟        B.杨二习武        C.教训        D.老当益壮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巴金
(1)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了光,也得到了热了。 
(2)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扬谷。 
(3)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4)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5)倘使没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体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做一阵烟,一撮灰。(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18.哪一种层次划分最恰当?(    )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19.在这篇文章中,巴金赞美飞蛾为追求光和热而死,赋予了“飞蛾投火”新的含义。对此种含义,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种含义同“飞蛾投火,自取灭亡”的含义相违背,不符合约定俗成的要求,因此是不恰当的。 
B.此种含义侧重从比喻的角度理解,比喻只要取其某种相似就能成立,因此这两种说法都可以成立。 
C.飞蛾投火不是有意识地行动,人为地强加给它的含义都是多余的、错误的。 
D.巴金的比喻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是恰当的;“飞蛾投火”这种比喻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是不恰当的。 
20.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意图是(    ) 
A.赞美飞蛾和夸父追日的大无畏和牺牲精神。 
B.提示为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的哲理。 
C.揭露当时备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是一个真正的黑暗和寒冷的世界。 
D.抒发作者追求光明,为了光明不惜牺牲生命的强烈感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8分) 
我为何而生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 
我曾以同样的感情追求知识,我渴望去了解人类的心灵,也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同时我还想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逼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负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发现我完全失败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 
21.科学家、哲学家罗素明确地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了位,响亮地回答了“为何而生”。他究竟“为何而生”?请按字数要求作出概括(3分) 
                            ;(限4字)
                            ;(限4字) 
                            。(限6字) 
22.作者巧妙地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三个人生追求,这一句话是:                   。(2分) 
23.文中说:“我曾以同样的感情追求知识”。(3分) 
①这“同样的感情”,具体指什么?请以6字回答:                             。 
②对罗素所渴求的知识,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为两种类型: 
a.                科学。比如                                   
b.                科学。比如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8题。(12分) 
红    烛
为了装点这凄清的除夕,友人从集市上买来一对红烛。 
划一根火柴,便点燃了,它的光亮立刻就劈开了黑暗,还抓破了沉在角落上的阴暗的网。 
在跳跃的火焰中,我们互望着那映得红红的脸,只是由于这光亮呵,心也感到温暖了。 
可是户外赤裸着的大野,忍受着近日来的寒冷,忍受着无情的冻雨,还忍受着黑夜的重压……它沉默着,没有一点音响,像那个神话中受难的巨人。 
红烛仍在燃着,它的光愈来愈大了,它独自忍着那煎熬的苦痛,使自身受到灭亡的劫数,却把光亮照着人间。我们用幸福的眼互望着,虽然我们不像孩子那样在光亮中自由的跳跃,可是我们的心是那么欢愉。它使我们忘记了           ①,也忘记了           ②,还忘记了           ③;它只把我们领到和平的境界中,想着孩子的时代,那天真无邪的日子,用质朴的心来爱别人,也用纯真的心来憎恨。用孩子的心来织造理想的世界,为什么有虎狼一般的爪牙呢?为什么有一双血红的眼睛呢?为什么有鲜血和死亡呢?大人们难道不能相爱着活下去么? 
可是突然,不知道是哪里的一阵风,吹熄了那一对燃着的红烛。被这不幸的意外所袭击,孩子的梦消失了。我和朋友都噤然无声,只是紧紧地握住手。黑暗又填满了这间屋子,那风还不断地吹进来,斜吹的寒雨仿佛也有一点两点在我脸上和手上。凄惶的心情盖住了我,我还是凝视着那余烬的微光,终于它也无声地沉在黑暗中。 
(本文写于三十年代初) 
24.本文①②③处的空格,应填入哪些词语?请从原文中找出依次写到下面的空格处。(3分) 
                 ②                 ③            
25.阅读全文,按规定字数回答问题。(3分) 
本文以红烛为主要象征物抒发情感。作者先写                                ,次写                            ,最后写                                  感情脉络十分清晰。 
26.本文运用象征手法。试回答:“大野”与“红烛”象征什么?(2分) 
大野:_______________。           红烛:_______________。 
27.通读全文可以发现作者谴责了_______________,向往着_______________,但又为_______________而感到痛苦。 
28.选出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2分)(    ) 
A.歌颂“红烛”燃尽自己、照亮人间的牺牲精神 
B.表达孩子们纯真的愿望及对大人们行为的不理解。这种愿望即推翻黑暗的社会统治 
C.主要表达了朋友之间纯真的友情 
D.结尾表现对黑暗势力的愤慨和推翻黑暗统治的决心 
E.全文感情基调略显消极,有愤慨、有悲哀,却无战斗的决心 
六、(10分) 
29.按照下列句子的形式,从反面续写这个句子。(3分) 
                            ;哪里土地贫瘠,哪里就牛羊罕至,一片荒凉。 
30.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以“肯尼迪”作为开头的句子。(3分) 
老肯尼迪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训练肯尼迪做总统。 
改:                                                                      
31.下面一段文字透露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请用不超过20个字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4分)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原北京语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审核批准的成人高校,外语学习条件优良,是成人学习外语的理想场所。为满足广大英语爱好者的需求,现招收大专预科生(英语专业)70名;同时招收强化脱产英语基地班、初级班、中级班及晚上业余班。 
电话:(010)82303010    联系人:胡学茂 
                                                                           
                                                                            
七、作文(60分) 
32.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的茶水,走过他扫过的洁净的楼道,甚至漫不经心将自己的脏衣服随意丢放在他的斗室。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是回报一个微笑。” 
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出一个类似的故事。或就此发表议论。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1.B  2.B  3.A  4.C  5.D  6.C  7.C  8.D  9.C  10.D  11.D  12.C 
二、13.C  14.A  15.D  16.A  17.A 
三、18.B  19.B  20.D 
四、21.①渴望爱情  ②追求知识  ③同情人类苦难 
22.这一句话是: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 
23.①对爱情的渴望  ②a.人文科学。比如:了解人类的思想感情,理解哲学的力量。  b.自然科学,比如:天文学,数学。 
五、24.寒冷  冻雨  黑夜(本题可从第4段中找,并使这三个词在意义上并列,因而为“黑夜”而不能是“重压”。) 
25.友人买来红烛  点燃红烛后的欢愉  红烛熄灭后的凄惶 
26.受苦难的祖国  能带来希望的进步力量。 
27.社会的黑暗  光明和自由  难以摆脱黑暗现实和革命力量遭镇压 
28.AE 
六、29.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牛羊成群,骡马奔腾。 
30.肯尼迪当总统,是他父亲从小就开始训练的。 
31.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招生。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基础训练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文言文检测试卷
  2010年09月驿马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小练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单元练习(第一二五单元字音字形)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六单元课文高考题型检测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语文第三四单元检测练习
  2009级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一二单元检测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B)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A)
  龙州中学2006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练习题
  天津实验中学第一学期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同步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重庆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盘龙中学高二00六级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测验卷
  盘龙中学高二00六级高二上学期第四单元测验卷
  盘龙中学高2006级语文高二上学期第1,2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