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春节 >>中国春节溯源 >>

鞭炮的由来

鞭炮的由来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爆破之声。

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

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相关资料

  唐宋诗词中的春节民俗
  2010年十二生肖虎年运程
  猜灯谜的来由
  2009牛年运程
  春节简介
  “年”兽的传说
  熬年的传说
  万年创建历法说
  除夕谢年歌
  年字有三种含意
  倒贴福字的传说
  年节的起源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