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下(初二下) >>单元练习 >>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练习(AB卷)

第五单元·单元练习

A卷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20分)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
渊sǒu(    )  颟(    )  香(    )shǐ(    )志
滞sè(    )  (    )裂  yǒu(    )黑  小溪淙(    )
(    )  余幼时即shì(    )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 align=right>(    )
A.犹豫  情愫  斑澜多味  惆怅
B.咀嚼  嫩芽  力挽狂斓  分歧
C.懊悔  瀚海  昂首屹立  磅礴
D.覆盖  侥幸  痛失良机  遗误
3.根据情境限制,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lign=right>(    )
今年4、5月份,SARS病毒突然袭来。为最终战胜病魔,我国医护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在积极谋求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废寝忘食,日夜攻关,所取得的________为世人瞩目。
A.成果  B.结果  C.后果  D.结局
4.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2分)
< align=right>(   
①还有摇荡的水草  ②游人从桥上望去  ③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  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
A.②③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5.同样一句话,说话时重音不同,强调的意思也不一样。下列哪一个句子表现询问原因?(2分)
< align=right>(   
A.为什么这么高兴?   B.你什么这么高兴?
C.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D.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6.下列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2分)
< align=right>(   
他根据前人和自己观测的结果,认为________以地动学说来说明天体现象,一切困难________可迎刃而解,________托勒密的天动学说则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A.即使 也 因此             B.即使因此 而
C.如果 因此 那么           D.如果都 而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一)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7.“/”表示句中停顿,读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lign=right>(    )
A.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B.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C.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D.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8.与课文完全一样的诗句是(2分)
< align=right>(    )
A.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B.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下
C.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D.把名字刻进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9.对下面诗句中的引号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lign=right>(    )
①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A.①②都表引用                 B.①②都表讽刺、否定
C.①表引用,②表讽刺、否定     D.①表讽刺、否定,②表引用
10.阅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完成下列各题:(4分)
(1)文中两个“活着”的意思是
< align=right>(    )
A.前一个指生存着,后一个指被人民永远记着。
B.前一个指被人民永远记着,后一个指生存着。
C.两个都指生存着。
(2)文中两个“死了”的意思是
< align=right>(    )
A.两个都指失去生命。
B.前一个指行尸走肉,后一个指失去生命。
C.前一个指失去生命,后一个指行尸走肉。
(3)文中两个“有的人”的意思是
< align=right>(    )
A.骑在人民头上的人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C.前一个指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后一个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4)这段文字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
< align=right>(    )
A.对比   B.对偶  C.反复
11.写出诗中两句直接赞颂鲁迅的诗句。(2分)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
1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与诗中哪一句呼应对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中的“他”是指代什么?“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的“他”指代的是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路蔷薇
(1)那是一个心情极坏的春日下午,我靠在门前柳树下,无奈地折着柳枝,地上已是一片狼藉的柳叶。
(2)邻家那个男孩向我走来:“走,带你去看一处美景,不太远,但保证你没去过。”看他满脸真诚,我决定和他去。
(3)离开家门口,他带我转弯抹角在楼群里穿插,这条路径我的确没走过,“曲径通幽处”,这幽处不知道是怎样的情景。走了一会,已经走出工房区,前面该是一片农村的平房了吧。
(4)“快到了!”男孩说。
(5)转过一道墙,蓦地,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6)那是两排平房院落夹着的一条长路,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看不到一点院墙,那院墙竟被厚厚的重重叠叠的繁花覆盖,原来此时正是蔷薇盛开的季节啊!没有“无力蔷薇卧晓枝”的缠绵,那白的、淡粉的、深粉的核桃大的蔷薇花却不是零零星星一朵朵,而是精神抖擞地堆成团团簇簇,花之外,绿叶倒成了点缀。繁茂的蔷薇堆成了农家小院的院墙,同时也堆出了这条匠心独运的繁花之路,放眼望去,路仿佛没有尽头,满是粉色、白色,扑鼻的是淡淡的幽香。置身小路,周身被鲜花簇拥着,我踏踏实实地在路中央走着,仿佛连脚下也是软软的尽是蔷薇了。
(7)“这条路长吗?”我望着似无尽头的小路问。
(8)“不长也不短,它的长度刚好能改变你的心情。”男孩自信地说。
(9)走了一会儿,他忽然说:“你知道吧?其实你笑起来的样子很美!”这时我才意识到心头的阴霾尽去,代之而来的是阳光下盛开的蔷薇花般的亮丽与欢愉的心情。他说实际上前面一转弯路就到头了。不过我想我此时的心情不会随着蔷薇的消失而变糟,那一路蔷薇啊!
(10)“噢,真想不到,原来离我不远还有这么一处美景,怎么从未发现?”我依然灿烂地笑着说。
(11)“其实在你生活之外总有一处独特的风景,你终日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当然不会发现你生活圈子之外的世界!”他意味深长得像个哲人。
(12)是啊,“在你生活之外总有一处独特的风景”,也许就在你身边,她是如此美丽、宜人,或许是生活的脚步太匆匆,或许是生活的圈子太狭小,你不曾留意她,所以当你不如意时,不妨试着打开封闭的心窗,走出封闭的生活,放慢生活的脚步,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原来在你不远的地方,正有一处你从未涉足的风景,她会带给你另一种心情,如我们一路蔷薇!
(13)噢,那一路芳香的蔷薇……
14.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中“踏踏实实地”走着与脚下“软软的”,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引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1)不过我想我此时的心情不会随着蔷薇的消失而变糟,那一路蔷薇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意味深长得像个哲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以“在你生活之外总有一处独特的风景”为题,写2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把生命送进狮口
(1)他和妻子驾驶着一辆满载生活用品的卡车奔驰在无边无际的热带草原上,他们要去处于草原深处的建筑公路的基地。
(2)就在这时,突然在他们的近前闪现出一头凶猛的狮子。卡车加大马力狂奔,试图甩掉狮子,狮子却紧追不放。
(3)他们越是心急,令他们恼火的事情偏偏发生:汽车陷进一个土坑,熄火了。要想重新发动汽车,必须用摇把把车子摇醒。可狮子就趴在车外,耽耽而视。
(4)大声吼吓,抛掷东西,两个人办法施尽,狮子却丝毫没有走开的意思。无奈中,他拥着妻子在车里度过了漫长难耐的一夜。可是狮子比他们还有耐心,第二天早上,这头猛兽还守在车外,向这两个要到口边的美味垂涎。
(5)太阳似火,空气仿佛都在燃烧。妻子已经开始脱水了。在热带草原上,脱水是很可怕的,不用多久,人就会死亡。他只有紧紧拥住妻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不让狮子和死亡把她带走。此时,他们内心的绝望比狮子还狰狞。必须行动了,否则只能坐以待毙。他说:“只有我下去和狮子搏斗,或许能取胜。”其实两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即使他们的力量加起来也未必抵得过那头猛兽。妻子像是在自言自语:“不能再呆下去,否则不是热死,也会精疲力尽,最后连开车的力气也没有了。很多人都在等我们回去,再不回去,他们连饭都吃不上了。”
(6)车外,狮子一点都没对他们失去兴趣,它欲耗尽对手的生命,以延续它的生命。没有刀光剑影,生与死在沉寂中却铿锵相对。
(7)不知过了多久,妻子轻轻地说道:“我有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快说!”丈夫多么希望听到她能把他们引向生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突然明白了妻子的所谓办法,抓住妻子的肩膀吼道:“不行!不!”妻子扳开他的手:“你不能这样,不能冲动。你下去,谁开车?”她话没说完,就猛地推开他,打开车门,跳下去,拼命向远方跑去。
(8)狮子随之跃起,疾追而去。
(9)她这是将生命送进狮口,为丈夫铺设生还之路。
(10)他只觉热血冲头,欲爆欲裂。他抓起摇把,跳下车,追向狮子。他怎么能看着自己的妻子活活被猛兽吃掉呢?
(11)妻子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快把车开走!快开车!”他的心被撕扯着、刺扎着。他在妻子的喊声中回到车前,发动起汽车,疯了般地追向狮子。
(12)远远地,狮子撕咬妻子的情景也撕碎了他的心。汽车撞向狮子,那猛兽才惊慌地逃了。
(13)草原上只留下响彻很远很远的哭声——凄惨、悲凉、断肠。
(14)这是1999年10月的一天,一个叫刘火根的看山老人讲述的故事。老人就是那位丈夫,他和妻子是当年中国援建非洲一个国家的筑路队成员。27年前,妻子用生命留给他的爱一直深刻在他的心里。
(15)去时是双,回来成单。回国后,刘火根把妻子的骨灰绑在身上隐居在深山护林,直到今日。他说,寂静的地方能让妻子睡得踏实,也能让他更清楚地听到妻子灵魂的声音。他说,27年来妻子的骨灰从未离开过他的身体,以后也不会。哪怕死了,他也要和妻子相陪相伴、不离不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给文章补写一段议论性的结尾。(字数不得超过3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给文章第⑦段横线处填补一段情节。(限100字以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假如这是一篇电影故事,请为它写一幅海报。(限120字以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自我牺牲和奉献”,试一一列举。(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了心中的爱,你甘愿奉献自己之所有吗?请以“为爱,我甘愿奉献”为题写抒情怀;或以“爱与奉献”为题,论述自己的观点。(30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30分)
22.以“生活是一首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②500字左右。
 
B卷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30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分别是(4分)
< align=right>(    )
A         B                C             D
(1)淙(zōng) 粗(cāo)      动(chàn) 柔(nèn)
 
< align=right>(    )
(2)立(yì)   呻(yíng)     护(yōng) 黑(yǒu)
 
< align=right>(    )
(3)分(qí)   一时(shà)    那间(shà) 误(yí)
 
< align=right>(    )
(4)怅(chóu) 驾(yù)       涩(zhì)  烈(zhì)
 
< align=right>(    )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lign=right>(    )
A.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一般,成为“过去”了。
B.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
C.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很难做出成绩的。
D.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3.下面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lign=right>(    )
A.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B.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C.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D.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辨别“以”的不同用法。(4分)
(1)俯身倾耳以请:
(2)以衾拥覆:
(3)以中有足乐者:
(4)撰长书以为贽:
5.用课文原文填空。(15分)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奔走途中艰难的语句是: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一段话中所说的“好习惯”是指什么?(3分)
有关专家说,虽说对“非典”这种传染病的传播渠道还不完全清楚,但并不是说它就是不可以预防的,比如注意房子的通风,常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食用野生动物等,都是使人远离“非典”的好习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
 
拒绝成熟
薛涌
(1)一个少年,若是为了自己的一点想法,执拗地与成人争执起来,总是会被人们宽容地冠以“不成熟”之名。大多数人,也许都体会过在那“不成熟”的年华里渴望“成熟”的心情吧。但,什么是“成熟”呢?
(2)近读丰子恺几十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作父亲”,记述了他避居乡间时的一段经历。
(3)一日,门前经过一挑担的小鸡贩子,被他的几个孩子围住,异口同声地嚷嚷着“买小鸡!买小鸡!”那人见孩子们要鸡心切,便存心抬价,终于没有成交。孩子们哭成一团,对门的大嫂赶忙来劝:“不要哭,等一会儿还有担子挑来呢!”她告诉作父亲的,那贩子要的价比市价高一倍还多。于是,孩子的父亲便回家开导他们说:“你们大家说‘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你们下次……”他说不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倘再进一步,就要变成“”了。走笔至此,作者不禁感慨道:“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4)大概以我们的看法,那些吵着要小鸡的孩子是不成熟的,吃亏上当在所难免;作者那些将说而未能说出的教导,则与我们一样地成熟,但作者偏偏为此羞愧。
(5)一位从事过幼儿美术教育的朋友告诉我,他曾很惊奇为什么儿童在画太阳时总是用红色,因为太阳并不是红色的。如果观察有偏差,为什么这些偏差又如此一致呢?于是,他找了一群未经任何美术训练的孩子,领他们到野外对着真实的日出画写生,结果,他们的太阳五彩缤纷……
(6)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一个幼嫩的花蕾,比一个成熟的果实包含着更多的真理。成熟的过程,意味着我们逐渐走进人类世代相传的生活轨道和习惯。这些轨道和习惯之所以如此固定并能赢得众人,并非是因为它们崇高伟大,而是因为它们是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平庸低能的人也能演习的程式,是维系着社会最起码的水平的准则。它们使人们能够彼此相处,却也可以掩盖人性中的光彩。莫奈在大自然中看到了绚烂辉煌的日出,他画了下来,人类终于又拥有了一个不同的太阳。但结果是举世哗然,讥嘲与诽谤声四起,世代相袭的程式,分享不了这非凡的感受,昏花呆滞的老眼,看不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对于那些心智麻木、感性迟钝的人来说,作为日出的色彩,有什么比大红色更简单、更省得体会、更能令他们接受呢?
(7)成熟使人懒惰,也使人世故。
(8)记得上大学时,校园里的“交响乐热”排山倒海。我兴冲冲地跟着听讲座、听音乐会,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一天到晚琢磨不完。但越用功,音乐越不入耳;越不入耳,心里越紧张;越紧张,越无感觉;越无感觉,就越想再多用用功……如此循环,似乎永难入此门了。可是,当我给一个孩子听莫扎特时,他竟那样沉静、愉快!我终于发现,音乐对于耳朵的最高要求莫过于天真。我总想通过音乐来证明自己属于一个时髦的阶层,总怕因没有音乐感觉而被这个阶层遗弃,这种高雅的世故,反而把耳朵堵得死死的。如果我像孩子一样地单纯、坦然、放松,音乐自己会找上门来。就像不经意时,会被一阵意想不到的歌声所感动一样。
(9)世故是一道墙,蛮横地切断了我们与世界的天然联系。当你感官塞滞,性情干枯之时,最好的办法,便是捉拿心中的世故,把它们完完整整地送走。学识的渊博需要积累,心灵的敏锐却需要回忆——回到你的童年,接受只有孩子才能得到的祝福。所罗门说:“所有的新鲜事都不过是遗忘了事而已。”童年并非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在我们身上小住几日,马上又搬到我们的孩子的躯体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童年都是一个真实的人生邀请——如果长大成人就意味着走别人安排好的轨道,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不去看看前人没有到过的地方,为什么还要去旅行?如果灿烂的幻想发出了召唤,为什么不紧紧跟随,让生活把生命中的精华吸吮干净?
(10)我并非怯于交际,但每次站在孩子面前,都不免慌张——我惧怕他们清澈的目光,他们的真纯,使我感到了心灵中拥塞着污垢。
(11)成人啊,当你尽心尽意地把孩子培养为成人时,别忘了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孩子。因为,只有对孩子,世界才是敞开的。
7.下面两句话是从(3)段中抽出来的,请联系上下文把这两句话填回原文的横线上。甲处应填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填序号)(2分)
A.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
B.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
8.根据你的理解,题目中“成熟”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拒绝成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段中的“作者”指的是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在文中写了下面两件事,用意何在?(4分)
(1)(3)段中孩子的父亲“开导”孩子们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段中“我”无法感受音乐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6分)
(1)(6)段“它们使人们能够彼此相处,却也可以掩盖人性中的光彩”中的“它们”指的是
< align=right>(    )
A.人类世代相传的生活轨道和习惯。
B.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C.最平庸的人也能演习的程式。
D.维系着社会最起码的水平的准则。
(2)“人性中的光彩”指的是________,与之相反的则是________。(可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3)(8)段“这种高雅的世故”指什么?(可用文中原话回答)“高雅”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而又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简要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从生活中举出一例本文所指的那种“成熟”,并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①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②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③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④
——然后我死了,⑤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lign=right>(选自诗集《北方》)
14.第二句中“嘶哑”一词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歌唱”所领起的句子是(2分)
< align=right>(    
A.以下第①句                B.以下①②③句
C.以下①②③④句            D.以下①②③④⑤⑥句
16.作者把自己比作一只鸟,他要像鸟一样干什么?(用四个字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诗句“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有什么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情怀?(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填出最后一句诗。(附加2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美的断想
线,有曲线和直线之分。曲线很复杂,而直线却是最简明、最理想化的。因此,我曾一度向往直线,希望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一直前行”。渐渐地,我发现生活中的直线几乎是没有的,而曲线却是无所不在。后来,我终于明白:曲线比直线更富有魅力。那一条条的曲线,有弯曲,有转折,能引导你的视线作变化无穷的追逐,能引起你无限的遐思……
曲线是美的,而美的东西往往又是由曲线构成。
曲线的美,在于自然。
那皎洁的明月,是由曲线构成的;雄伟的山峰,是由曲线构成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由曲线构成的。大自然一切的一切,几乎都是由曲线构成的。大自然是美丽的,曲线是美丽的。
曲线的美,在于历史。
人类历史跌宕起伏,有巅峰,也有低谷,可谓是一条曲线,一条无形而又无限延伸的曲线。帝王将相,从这里经过;凡夫俗子,亦在这里繁衍。人类历史这一曲线,犹如一面明镜,可以映照出每个人、每个时代的美丑与兴衰,给人启迪,让人清醒。
曲线的美,在于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多数人的人生路是崎岖不平的。而正是由于这崎岖不平的人生风景线,才使得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
当一个人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蓦然回首时,他定会为自己留下的曲折坚实的脚印而欣慰。人生的曲线,给人希望,催人奋进,它展示了人类奋斗的力量和奋斗的美。
①古往今来,有许多成功的人,他们的人生路都是铺满荆棘的。②司马迁受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③失聪,预示着一个音乐家音乐生命的结束,而贝多芬却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了《命运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④张海迪,高位截瘫,但她却靠自学掌握了四门外语,成了著名作家。⑤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但这种曲折又恰恰显示出了他们在逆境中的强大生命力!⑥这生命力的本身也是一种美。
美,是生活中的曲折,是挫折时的意志,是逆境中的抗争,是山重水复中的求索,是柳暗花明时的欣喜!
谁能说曲线不美呢?
20.写出本文的论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说“曲线比直线更富有魅力”。这里的“直线”应如何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用“‖”在下列序号中为第10段文字划分层次。(2分)
①②③④⑤⑥
23.读了此文,你一定对“美”有了新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30分)
24.生活不是一泓平静的水,生活中,难免有挫折,有沮丧;失败以后,你是怎样想的呢?请以“失败以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精心选材,注意中心思想的提炼;②注意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③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A卷
一、
1.(1)薮(2)mān hān(3)chún(4)矢(5)涩(6)jūn (7)黝(8)cóng(9)xiù(10)嗜
2.C 3.A 4.D 5.B 6.D
二、
7.D 8.C 9.D
10.(1)A (2)B (3)C (4)A
1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等等。
12.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13.前者指“反动统治者”,后者指鲁迅。
14.不矛盾。“踏踏实实”描写的是周身被鲜花簇拥着的情况下的良好心情,阴霾尽扫,心里感到充实而愉悦;而“软软的”是描写想像中的踩着蔷薇花瓣而行的舒适感觉,两个词语所指对象不同,而传达的愉快、舒畅的感受和体验是前后一致的。
15.(1)因为有了这一路蔷薇而使自己心情愉快了起来,而且,这心情必然还会继续保持下去。
(2)他是个孩子,本不应有如此老成的思想,但是,他所说的话语却充满哲理,所以说像个哲人。
16.议论的观点要鲜明,结合选文,联系实际,力求言之有物。
17.原文:凶残可以夺走生命,却夺不走永恒不变的一个字:“爱”。
18.原文:妻子默默地伸出双手,搂住他的头深情地凝望着,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你一定要把车开回去!”说着,眼里涌满泪水,嘴角禁不住颤抖着。
19.略(写海报主要介绍故事梗概。文末虚拟放映的时间、地点。)
20.妻子为了保全丈夫,为了很多人能吃上饭,甘愿投身狮口,牺牲自己的生命;
刘火根缅怀妻子,隐居深山,牺牲生活享受;
刘火根夫妇为援建非洲,远赴恶劣的热带草原深处修筑公路,牺牲安逸的生活……
21.略(前题侧重抒情,后题侧重论述。)
三、
22.略
 
B卷
 
一、
1.(1)A (2)B (3)C (4) D
2.D 3.D
4.(1)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2)用(3)因为(4)把
5.略
6.即注意房子通风、常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食用野生动物。
二、
7.B A
8.“成熟”意味着庸俗、世故、圆滑。它掩盖了人的真性情,使人失去了纯真,所以要拒绝这样的“成熟”。
9.丰子恺
10.(1)揭示成人的世故和圆滑,即所谓“成熟”。
(2)感叹世故之墙切断了人们与世界的天然联系,使人失去真纯和
灵性。
11.(1)A
(2)真纯(或“纯真”、“天真”、“单纯”等)成熟(或“世故”、“庸俗”、“圆滑”、“虚假”等)
(3)我总想通过音乐来证明自己属于一个时髦的阶层,总怕因没有音乐感觉而被这个阶层遗弃。“高雅”是反语,具有讽刺意味。
12.例如:“童年并非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在我们身上小住几日,马上又搬到我们的孩子的躯体里。”真纯乃天赋人性,是人性的光彩,并非儿童的独有,只要我们摆脱世故,就能永远保持童真。
13.略
14.即使声音“嘶哑”,也要歌唱,表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15.C
16.歌唱,奉献。
17.暗指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祖国。
18.为祖国至死不渝,甘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
19.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曲线是美的,而美的东西往往又是由曲线构成的。
21.各个方面一帆风顺,没有挫折,没有障碍。
22.①‖②③④‖⑤⑥
23.略
三、
24.略
 

    
相关资料

  怀文中学2017—2018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过关题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学常识填空
  春季学期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能力测试题
  阜宁明达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复习ppt课件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复习ppt课件
  卢集中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ppt课件2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ppt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2011年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2010年扬州地区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检测试题
  太原杏岭实验学校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太原杏岭实验学校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一单元测试试卷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周周清训练题
  2008年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复习检测题
  2009年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练习
  2009年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检测题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四单元复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试卷(二)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检测题
  蚌埠实验学校2006—2007年苏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试卷
  蚌埠实验学校2006—2007年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周清试题(二)
  蚌埠实验学校2006—200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练习(AB卷)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