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文言复习训练
作者:maogegedemao
第六单元文言复习训练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甚蕃( ) 德馨( ) 淤( )泥 洗濯( ) 清涟( )隐逸( ) 亵( )玩 鲜( )有闻 yì( )语 提xié( ) 惟吾德xīn( ) 鸿rú( ) 案dú( ) 隐yì( ) yìn yìn( )然 xù xù( )不止 跳liáng( ) 大hǎn( )
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曳屋许许( )声 。 濯( )清涟( )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
有好( )事者船载以入。 蔽( )林间窥( )之。 虎大骇( ),远遁( )稍近益狎( ),荡倚( )冲冒。 两股战战,几( )欲先走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斯( )是陋室 鸿( )儒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 >
不妖( ) 不蔓不枝( )
亭亭净植( ) 亵玩( )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草色入帘青( ) 白丁( )
无丝竹之乱耳( )( ) 调素琴( )
无案牍之劳形( )( ) 阅金经( )
京中有善口技者( ) 会宾客大宴:< >
施八尺屏障( ) 众宾团坐( )
妇拍而呜之(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2、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其作者是 代 <人名>。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黔之驴》作者 , 代著名文学家,与 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7.《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或 作者所托“物”是 所言志是 。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10.《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a b c 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11《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12《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1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孔子云:何陋之有?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请写出五首诗曲的中心思想,以及前4首诗的千古名句和《天静沙》的中心句。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