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1.教学目的:  
   1.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  
   2.了解慢词及柳词特点;  
   3.了解作者在词史中的贡献。   
1.2.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制作慢词;白描铺叙;《乐章集》。  
  2.内容提示  
  这首词抒写了被萧瑟秋景所触发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封建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  
  此词为双调。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细腻深婉,穿插想象,曲折有致。  
作者生平:  
2.1.柳永生平:(按:柳永《宋史》无传)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   
  (《辞海》1989年版)   
2.2.柳永生平的其他资料:  
  1.吴曾《能改斋漫录》:  
  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  
  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艺苑雌黄》:  
  柳三变……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擐子纵游倡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    
  3.张舜民《画墁录》: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公府,晏公(按,即晏殊)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4.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  
  柳耆卿为举子时,多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柳永)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求其后不得,乃出钱葬之。  
柳词评论:  
3.1.历代评论  
  1.[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    
  2.[代]夏敬观《手评乐章集》  
  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雅词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俚词袭五代淫詖之风气,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歌谣,亦复自成一格。耆卿写景无不工,造句不事雕琢。清真效之。故学清真词者,不可不读柳词。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相关资料

  《八声甘州》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八声甘州》理解性默写
  《八声甘州》ppt课件(16页)
  吴文英《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原文译文及赏析
  《八声甘州》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八声甘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八声甘州》高考题(2016年江苏卷)
  《八声甘州》教案4
  《八声甘州》教案3
  《八声甘州》说课稿
  《八声甘州》ppt课件4
  《苏幕遮》《八声甘州》学案
  《苏幕遮》《八声甘州》练习题
  《八声甘州》ppt课件(12页)
  《八声甘州》《虞美人》导学案
  《天仙子》《八声甘州》教案1
  《八声甘州》ppt课件3
  《八声甘州》ppt课件2
  《八声甘州》ppt课件1
  《八声甘州》教案1
  柳永《八声甘州》rm音频主唱
  柳永《八声甘州》译文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