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阶段 |
课时 |
教 学 内 容 |
|
规范活动思路 |
1 |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风流”,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坚持唯物史观;(2)激起对风流人物的景仰、渴慕之情,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 2.一般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讲述和评论风流人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2)通过对各种丰功伟业进行分类,锻炼思维能力;(3)通过搜集相关资料,练习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理能力;(4)尝试运用“调查法”,培养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语文能力方面:(1)通过“风流人物诗文朗诵”,不断提高朗诵水平;(2)通过讲述、评价、辩论风流人物及其业绩,练习口语表达能力;(3)练习写作。 |
|
收集、分类和整理信息 |
2 |
1、学生根据完善后的学习思路查找资料,筛选有用信息,加以保存。 2、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建立资料文件夹,分类存放有用信息。 3、教师点评学生的资料文件夹,对整理信息的思想和方法进行规范分类。 4、学生完善资料文件夹的内容,根据需要对作品框架进行适当调整。 |
|
应用信息,进行主题探究 |
3 |
1、学生利用整理后的资料,围绕主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作品,并根据需要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2、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
|
评价、交流与完善 |
4 |
1、引导学生参照作品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 2、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完善作品。 |
|
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创设 情境 |
1、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这次活动的说明,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2、研讨“风流”的含义。 3、朗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作品,激起学生对于“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兴趣和热情。 |
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了解“风流”的多种含义,找出相应的例子,并明确本次活动中大家共同采用的义项。 |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也为任务驱动教学做好铺垫。 | |
|
学习 过程 |
主题探究 |
1、组织学生讨论“风流人物谁与争锋”。进行“我心中的千古风流人物”排名调查。 2、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朗诵活动。可以人物为中心,穿插进行。 3、布置学生围绕主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利用Internet的搜索功能查寻所需的信息,根据自己的学习思路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作品,准备展示。 |
1、学生分别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然后进行“我心中的千古风流人物”排名调查。 2、利用早读课,学生开展演讲、朗诵活动。 3、班上开一个古代风流人物诗文朗诵会,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文,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诵。 |
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师生合作,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
|
学习交流 |
1、请2位学生展示主题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PowerPoint作品,汇报学习思路,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理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规范流程:确定学习主题,设计作品框架;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制作作品;完善作品。 |
每个小组学生派出代表展示PowerPoint作品,交流学习经验,其他学生给出意见或建议。 |
1、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评价。此举比教师的灌输更具说服力,更有效果。 2、通过经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想获得一个好的学习结果,应该经由哪些步骤,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 |
|
点评与小结 |
1、点评几个学生《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PowerPoint作品; 2、小结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经验。 |
1、 观看屏幕上其他同学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PowerPoint作品,听教师点评。 2、 参与课堂小结。 |
1、实时反馈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进步提出表扬。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能力与态度的评价结合。 3、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承上启下,为下次综合性活动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