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敕勒歌》教案4

本教案是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敕勒歌教案,配合本人制作的课件使用。
作者:ddhjx1971
作者EMAIL:xin0yu@126.com

敕 勒 歌
永登三中     李玉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作业:
1、解决生字,熟读课文。
2、根据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
二、背景资料:(投影)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诗歌朗读:
1、听范读录音。
2、学生自己读,注意体会感情,把握语气语调。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简单评议。
四、问题探究:(投影)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个比喻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2、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3、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这句采用了什么写法?
五、小结:
1、齐读诗歌。
2、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3、展示学生作品。
六、拓展延伸:(投影)
1、投影展示风景图片。
2、说说自己的家乡。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默写。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三。

    
相关资料

  《敕勒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诗二首之《敕勒歌》教学实录
  古诗二首之《敕勒歌》说课稿
  古诗二首之《敕勒歌》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之《敕勒歌》教案3
  古诗二首之《敕勒歌》教学设计2
  古诗二首之《敕勒歌》教案1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3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同步练习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练习题
  《夜宿山寺》ppt课件4
  《夜宿山寺》ppt课件3
  《夜宿山寺》ppt课件2
  《夜宿山寺》ppt课件1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知识点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pptx课件1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表格式教案2
  古诗词二首《忆江南》《敕勒歌》教案1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4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3
  《夜宿山寺》教案2
  《夜宿山寺》教案1
  《敕勒歌》教案8
  古诗两首《敕勒歌》《望庐山瀑布》教案1
  古诗二首《敕勒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1
  《敕勒歌》教案7
  《敕勒歌》练习题
  《敕勒歌》改诗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