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抱布贸丝”的“布”作何理解

作者:kyyi168   
作者EMAIL:kyyi168@yahoo.com.cn

“抱布贸丝”的“布”作何理解

广东郁南县千官中学  邝应意

    《诗经•卫风•氓》里的一首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既我谋……。”这是一首爱情诗,大意说:“那个青年满实在的,抱着布来换(或买)我的丝;他实际上不是为丝而来,而是找我谋划我们的婚事。”对于其中的“布”字,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汉代《诗经》大师毛氏、经学家郑玄都解释为“布币”,“抱布贸丝”就是怀抱布币来买丝。后人以此作出推论,西周布币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西汉著名经济学著作《盐铁论》中却把“抱布贸丝”解释为物物交换,东汉思想家王充也同意这种看法。也有后人由此作出推论:西周基本上还通行物物交换,钱币应用很不广泛。持这种看法的批驳前种看法的人说:布币岂有“抱”的?对方引证考古发现说:出土的布币往往是一小捆一小捆(束)的,当然要“抱”。
    他们还引《韩非子•内储说》中卫国一个老太太的祈祷:“使我无故,得百束布”作为旁证。然而考古发掘中毕竟没有发现多少西周的布币,所以要完全否定物物交换的说法还显得证据不足。
    近年来又出现第三种说法,即认为“抱布贸丝”的布既不是金属布币,也不是普通实物,而是一种实物货币。战国时期秦国可能也曾以长八尺,宽二尺五寸的一块布作为货币。魏晋到隋唐数百年间,不少地方也曾经用布帛作实物货币。
    当然,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韩非子》中老太太希望得到的“百束布”也是这种作为实物货币的布。尽管如此,先秦文献中有关以“麻布”为实物货币的记载实在太少了,要证明“抱布贸丝”的布为实物货币更加困难。
    这里我们不禁要联想到“货币”的“币”字。它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不算少,而且大都是指丝织品,有人甚至认为“币”的本意就是丝织品。然而这些“币”却不是指货币,而是指“礼币”,即用来举行礼仪的物品。不过,为什么我们讲的“钱币”、“货币”中都有一个“币”字,这倒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关于“抱布贸丝”有几种解释,究竟哪种解释正确,恐怕一时还难作结论。当然,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代的情况,也都还是有争议、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笔记整理
  《峨日朵雪峰之侧》知识点
  写作《学写故事》知识点
  《活板》知识点梳理
  《反对党八股》复习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计划
  《孙权劝学》知识点总结
  《桃花源记》知识点汇总
  《回延安》知识点及课后题探究
  《紫藤萝瀑布》的想象手法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总结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知识点梳理
  《子衿》知识点
  《驿路梨花》主要内容
  《驿路梨花》预习知识点
  《伟大的悲剧》墓志铭(6篇)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虽有嘉肴》文言知识梳理
  《北冥有鱼》知识点
  《劝学》知识点归纳
  《屈原》知识点总结
  《诫子书》复习资料
  《壶口瀑布》介绍
  《登勃朗峰》预习知识点
  《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教学资料及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总结
  《驿路梨花》知识点总结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预习知识点
  《氓》ppt课件5
  《卫风·氓》ppt课件6
  《氓》教案3
  轻拢慢捻抹复挑----对《卫风•氓》中几个关键句的品读
  《卫风·氓》说课稿
  《卫风·氓》教学实录
  诗经三首之《《卫风·氓》mp3音频朗读
  《卫风·氓》flash课件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