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

作者:qqqq1130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美景,体会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感情,背诵诗歌。

【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主张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也写过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圩丁词十解》写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参考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天,风景跟其他时节就是不一样。与蓝天相接的荷叶呈现无穷无尽的碧绿,映在朝阳里的荷花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小结】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但诗人并没有讲怎样“送林子方”,只是说“晓出净慈寺”所见的六月西湖景色,重彩描绘莲叶荷花,写得明丽阔大、饱含感情。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相关资料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ppt课件(46页)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ppt课件(25页)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ppt课件2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课堂练习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2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练习试卷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同步练习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ppt课件1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案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学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练习及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t课件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t课件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t课件1
  《采莲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2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mp3音频朗读
  北师大版《采莲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和译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flash课件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