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文言文 >>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历史记载: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末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
    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相关资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原文译文
  《梁甫行》原文及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译文(完整版)
  《题乌江亭》《赤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卖油翁》电子课文(含注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木兰辞》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及译文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月夜忆舍弟》拼音版
  《卖油翁》朗读节奏划分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诗文翻译汇编
  《诫子书》分段翻译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马说》节奏朗读划分及文白对译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北冥有鱼》原文及翻译(二)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冥有鱼》原文译文
  《北冥有鱼》朗读停顿划分
  《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译文及启示
  《魏武将见匈奴使》原文及译文
  《叔向贺贫》原文及译文
  《浑沌之死》原文及译文
  《呆若木鸡》原文及译文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
  《蒹葭》拼音版(含译文)
  《赤壁》《题乌江亭》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达州市2017年中考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题乌江亭》《过零丁洋》问答题
  《题乌江亭》ppt课件2
  杜牧诗三首《过华清宫》《题乌江亭》《早雁》ppt课件
  杜牧诗三首之《过华清宫》《题乌江亭》教案
  论项羽之过江东 ——读杜牧《题乌江亭》有感
  《题乌江亭》ppt课件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