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礼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表现人物个性的语句,从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入手,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2、在朗读、赏析中带动学生对课文主旨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懂得文章在揭露美国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一面的同时,也告诫我们不要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待、尊重老人!
3、学习说一段话,能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说明:
本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生动而传神,故事情节则不但富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还发人深省。因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抓住关键词句,分析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从中获得启迪。
教学时间:1教时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
由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老年人为话题(或以“礼物”为话题)导入新课,明确本环节主要任务。 |
速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经过。交流、评价。 |
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较快地进入文本。既可引导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概括与语言表达能力。 |
|
抓住关键词句,分析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旨。 |
顺势引导,适时点拨。 |
分角色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一个人物,哪一个细节最能打动人?又有那一处情节最出乎大家的意料?通过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品析、体会文中人物迥然不同的思想个性。 |
通过朗读和品析,带动学生的爱憎情感,使学生充分沉浸于文本,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 |
|
口头训练 |
你赞成彼得最后的做法吗?作为同龄人,你能为彼得想出别的做法吗? |
做发言准备,交流、评价。 |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景中,通过虚拟的参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
回家作业 |
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请同学自己选择对爷爷、彼得、爸爸或那个女人说一段话。 |
完成回家作业。 |
写作练习是课堂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能把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综合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
练习举隅
1、文章中,描写那女人“脸蛋光得有点刺眼”,说话“娇声娇气”等,能体现那女人怎样的思想个性?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尊重、孝敬老人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如此,人们常说,尊重老人就是尊重历史,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孤苦的老人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热切地期盼着儿女小辈能“常回家看看”,希望能感受到来自儿女的孝心。学了这篇课文后,请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