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订鬼》教案及练习

《订鬼》课文精讲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为:变成。
存想:想像。
致:导致。
何:什么。
困:困顿。
把:拿。
顾玩:仔细端详。
用精至矣:精神专一,到了极点。
妄:荒诞,无根据。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王充(27-约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历任郡功曹、泊巾等官,后罢职家居,从事著述。一生尽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口的论,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认为“天地合气,万物门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即由于“气”本身的运动而产生万物,不存在有意志的创造者。指出天地、阴阳不生不死,初步接触到世界无限性问题。认为自然界的“灾异”是“气”变化的结果,与人事无关。人的生命和精神也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人未死,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死而精气灭”(《论死》),根本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抨击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和灾异、谴告、鬼神等迷信。著作有《论衡》。
3.背景链接
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最高主宰,而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因此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嘉奖他;皇帝无道,天就降临灾害来谴责和警告他。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王充根据科学知识,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本文力图从心理方面解释人为什么相信有鬼,有事实根据,有合理分析,表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四段文章紧紧围绕“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这个中心,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有力地否定有鬼论,否定了“人死为鬼”的流俗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者对唯心论者的有力一击。
二、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⑴:提出并阐释论点
第1自然段:第1句正面提出论点。指出:人们说“有鬼”并不是“人死精神为之”,而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致”,接着第2、3句用设问引起阐释,以下几句说出了道理:
人生病了就会产生忧郁、恐惧的心理,就会看见“鬼”出现,因为忧郁恐惧就会有许多思念想像,也就会产生许多虚幻的影像,于是“鬼”就出现了。本段中,立论开门见山,阐释追根溯源,层层递进,干净利落。
第二部分(2):举例论证,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的道理。
第2自然段: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知名事例来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的道理。进而证明“人病见鬼”,举此二例是用“二者用精至矣”和“思念存想,自见异物”构成相似点,以达到举其同类证明其正确的目的,也就是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非有鬼,而是人生病时的“思念存想”所致。诚然,伯乐所见的并不全是马,庖丁所解的并不全是牛的部件,而之所以“无非马u4‘不见(活)牛”,是“用精至矣”。由此可知,与二者相类似的“人病见鬼”,当然也是“思念存想”所致,论证是有说服力的。
第三部分(3):分别从病人的心理、病的不同程度不同感受人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证明了“鬼”是不存在的。
第3自然段:本段可分为二层。一层(开头至“妄见之也”)照应第一段“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分析病人的心理,指出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也”。二层(以初疾畏惊至结束)分析病的不同程度不同感受,所见“鬼”状态各异,从而也证明了“鬼”乃“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文章的推理合乎逻辑。“病痛”则“恐惧”,“恐惧”则“妄见”鬼;生病就会“存想”,“存想”就会“虚致”,这就证明了“鬼”是不存在的,照应了第一段“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第四部分(4):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来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想,并非实有。
第4自然段:这一段再次强调了“念”和“想”,人生病了,久卧病床,不免胡思乱想,有时产生虚幻,这些虚幻从目、耳、口表露出来,就是所谓的“鬼”的形、声、言。还强调了“畏惧”,病人独卧一室,不免产生“畏惧”,这就会梦见人在按压自己。以上内容,再一次证明了所谓“鬼”是病人痛苦时的精神所致。
三、写作方法
1.论点鲜明,有理有据。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明,第二段举出知名事例,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第3、4段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作者的这种写法,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加以运用。
2.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如第三段中的“病痛恐惧,妄见之也”照应第一段中的“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第三段中的“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照应一段中的“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这种前后照应的写作方式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论证更严密,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四、参考译文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象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以后,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
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捧鞭子欧打他,好象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象)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象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象)看见鬼在打: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好象)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象)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象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练习解答】
一、当时流行的认识是“人死为鬼”“人死精神为之”,鬼是存在的。王充的认识是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是“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鬼是不存在的,“非人死精神为之”。王充的认识是科学的,是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了的。人是有生命的物质存在,人的精神是附着于人的生命体的,人死了,生命不存在了,精神也就随之消失,决不会有什么“灵魂”魂魄”存在。王充在近两千年前就否定鬼的存在,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对于现代人中的迷信鬼神者,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二、1.害怕就会想得多,想得多眼睛就会看见不实在的东西。
2.他们二人都是精神集中到了极点。
3.生病痛苦产生恐惧,就会看见荒诞、无根据的东西。
4.醒时见到的、睡时听到的,都是因为精神作用;害怕和想像,都会产生相同的情况。
三、略
【类文品析】
景城有姜三莽者,勇而直。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其变羊,晓而牵卖一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扛着棍子)执绳,潜行墟(废墟)墓间,如猎之伺(等候)狐兔,竟不能遇,即素(一向)称有鬼之处,佯(假装)醉寝(睡)以诱致之,亦寂然无睹。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跳起抓扑)奔赴;未至,已星散去。懊恨而返。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盖(表推测、判断语气)鬼之侮(欺负)人,恒(常常)乘人之畏。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之也。
1、下列各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如是月余   安能辨我是雄雌
B、资:供一日酒肉资矣   吾资之昏
C、去:已星散去   得钱千五百,乃去
D、然:寂然无睹   了然无声音
2、翻译下面句子。
⑴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
⑵盖鬼之侮人,恒乘人之畏。
3、联系《宋定伯捉鬼》理解上文,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写只是“虚于有鬼”,鬼没有来。
B、文章是作者所虚构或想象的,世上根本没有鬼。
C、文中所写的鬼怕人,所以鬼没来。
D、其实鬼是有的,但鬼总是怕人的。
4、上文可分为三层,请划分开来,并概括出层意。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参考答案:1.D 2.⑴偷偷地在废墟墓地中行走,像猎人等候狐狸和野兔一样,竟然一直没遇见鬼。⑵原来鬼欺负人常常是在人害怕鬼的时候。 3.B 4.①开头至“勇而直”:概写姜三莽的性格。②“一日……乃止”:写姜三莽捉鬼不成。③“盖鬼之侮人”至文末:推测姜三莽捉鬼不成的原因。(大意相近即可) 5.姜三莽想捉鬼卖钱终不成。(意近即可))

    
相关资料

  《订鬼》pptx课件(23页)
  《订鬼》课文说明
  《订鬼》练习题
  《订鬼》ppt课件(38页)
  《订鬼》教案6
  《订鬼》教案5
  《订鬼》说课稿
  《订鬼》检测题
  《订鬼》教学设计4
  《订鬼》ppt课件(23页)
  《订鬼》导学案
  《订鬼》ppt课件(35页)
  《订鬼》ppt课件9
  王充《订鬼》mp3音频朗诵
  《订鬼》教案3
  《订鬼》学案
  《订鬼》学案练习及答案
  《订鬼》ppt课件8
  《订鬼》ppt课件7
  语文版《订鬼》ppt课件6
  《订鬼》ppt课件5
  《订鬼》同步练习2
  语文版《订鬼》《马说》教案及练习
  《订鬼》原文和译文
  《订鬼》ppt课件4
  《订鬼》ppt课件3
  《订鬼》ppt课件2
  《订鬼》教案2
  《订鬼》《马说》同步练习
  《订鬼》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