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沪教版《孟子》二章教案1

十六  《孟子》二章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胡一之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文句,识记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以及本文出现的通假字、常见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在诵读中感受孟子的文气和语势,学会运用譬喻和寓言说理的方法使议论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理解孟子思想中“义”与“气”的意义与联系,了解孟子“性善论”在文中的体现及其“取义”、“养气”之说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说明:“舍生取义”、“浩然之气”是本文体现的孟子思想的核心价值所在。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将孟子“取义”、“养气”之说的本质(即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道德信仰)揭示出来。鉴于当代学生对孔孟之道的疏离可在分析课文之前先借钱穆、黄仁宇、鲍鹏山等知名学者作家对孟子的精辟独到的评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对作者及课文产生兴趣。花一定时间带领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孟子充沛的文气与酣畅的语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历史、评传资料,让“亚圣”形象鲜活饱满,吸引学生切实关注孟子的道德诉求与人格取向并鼓励他们在浩瀚历史长河中找出躬身饯行孟子学说的例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本文生动形象的说理方法,理解孟子思想核心:“取义”、“养气”。
2、难点:理解文中表现出的与孔子同中有异的孟子道德理想与人格力量。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孟子章句》资料汇编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萃
  《孟子二章》练习试题
  《孟子》二章 课件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二章课件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