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看不见的珍藏》教学参考

看不见的珍藏
一、关于史蒂芬·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是_______(国家)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除了一些传记之外,《心灵的焦躁》(1936)是他这个时期的一部,也是他唯一一部完成了的长篇小说。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一八九九年中学毕业,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一九零零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他有意识地深
  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一九零三年获博士学位。
  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和《早年的花冠》(1906)、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等,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缺乏内容和新意。
  从一九零七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除了《泰西特斯》(1907)、《海滨之屋》(1912)和《化身戏子》(1913)等剧本外,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第一次大战期间,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反战立场,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一方面是传记著作。他的《三大师》(1920)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陀耶夫斯基。接着,他撰写了《罗曼罗兰》(1921)。其他的传记著作有:《同魔鬼作斗争》(1923,记述三个患精神病的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自画像的名手》(1928,记述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精神疗法》(1931,记述发明催眠术的奥地利医生墨斯墨尔、所谓“基督教科学”创始人玛丽贝克和著名精神
  病学者弗洛伊德),《玛丽亚安托万内特》(1932)和《玛丽亚斯图亚特》(1933)等。这些著作表达了他对于以自由精神和人道主义为中心的西欧文化的尊崇。
  另一方面是小说。《心的焦躁》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作于一九三八年。这一时期的中短篇包括:《恐惧》(1920;1925年改写)、《马来狂人》(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月光胡同》(1922)、《看不见的珍藏》(1927)等等。他作品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他最擅长的手法是细腻的心理描写。他尤其着重选取资产阶级社会中妇女的不幸遭遇的题材,揭露“文明人”圈子的生活空虚和道德败坏,谴责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人的善良品质的残害,赞美同情、了解、仁爱和宽恕。他努力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描写道德败坏给人带来的情感上的痛苦,揭示个人心灵中种种抽象的美德,甚至让已经堕落的人身上闪耀出道义的火花,他的目的是要改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一九三四年发生维也纳事件,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要求德、奥合并,茨威格不得已迁居英国。一九三八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一九四零年经纽约去巴西。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他在去世之前,完成了《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这是他一生的历史,也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这是对昨日的世界,亦即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沉沦的资产阶级世界的回忆。他死后发表的《象棋的故事》是他的最后一部,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沉痛地诉说了一个心灵和才智遭到纳粹摧残的人的经历。是茨威格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中篇小说。
  茨威格一生写过、同情过许多人的不幸遭遇,他的不幸遭遇自然也得到一切反法西斯的人们的同情。
斯蒂芬茨威格代表作 《恐惧》 《月光小巷》 《看不见的珍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二、关于主题
1、这个故事主要包括了几个人物?

2、在这些人物中,         (谁)代表我们读者在倾听故事。
                          (谁)将读者引入到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中。
3、本文主要讲的是谁的什么故事?
 
4、谁使他遭遇了这些不幸。请简要分析。
 
5、如果说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结合以上分析解释这个“小”和“大”在本文中分别指什么?我们高一还学过哪些运用此手法的作品,说说这种手法的好处?
 
 
6、古玩商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心情
 
三、关于写作手法
1、本文前半部分设置了层层悬念,文中又多处埋下伏笔。同时文章在刻画人物
时,还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
请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段,至少结合上面的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至少选一个片段)
 
 
 
2、本文在内容上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指出文章里面有哪些对比?
 
四、结合资料链接
1、结合资料链接1归纳本文明显特点,从文中指出能够体现这个特点的一个例
子。画在课文上。
 
 
2、结合资料链接2最后一句话,概括出文学作品的两个创作特点?
 
 
五、字词
bào                    bīn                       xiāo    
     发户     寒碜                   有礼                   
qiān          
     署       追溯           蹩脚            令媛(令郎、令尊、令堂敬辞)
                                                        lún
红晕          兴高     烈          毛骨悚然      精美绝    
                  cāng
遒劲          饱经     桑          瞻仰          倔强
 
癖好          蚀刻                 滑稽          一幢
                                   shǒu
口髭          嘟囔                      饰       寒噤
  chí
            疯癫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笔记整理
  《峨日朵雪峰之侧》知识点
  写作《学写故事》知识点
  《活板》知识点梳理
  《反对党八股》复习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计划
  《孙权劝学》知识点总结
  《桃花源记》知识点汇总
  《回延安》知识点及课后题探究
  《紫藤萝瀑布》的想象手法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总结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知识点梳理
  《子衿》知识点
  《驿路梨花》主要内容
  《驿路梨花》预习知识点
  《伟大的悲剧》墓志铭(6篇)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虽有嘉肴》文言知识梳理
  《北冥有鱼》知识点
  《劝学》知识点归纳
  《屈原》知识点总结
  《诫子书》复习资料
  《壶口瀑布》介绍
  《登勃朗峰》预习知识点
  《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教学资料及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总结
  《驿路梨花》知识点总结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预习知识点
  《看不见的珍藏》ppt课件5
  《看不见的珍藏》ppt课件4
  《看不见的珍藏》练习题
  《看不见的珍藏》ppt课件3
  《看不见的珍藏》ppt课件2
  《看不见的珍藏》ppt课件1
  茨威格《看不见的珍藏》阅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