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宝玉挨打》教案6

作者EMAIL:chunmeiliu@126.com

宝玉挨打
曹雪芹

教学目标:
1、探求宝玉挨打中贾政和宝玉父子冲突的深层原因。
2、领会《宝玉挨打》一课杰出的叙事艺术成就。
重点:领会《宝玉挨打》一课杰出的叙事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探求宝玉挨打中贾政和宝玉父子冲突的深层原因。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家世袭“江宁织造”达六十七年之久。雍正初年被抄家,曹雪芹生活由盛转衰,迁居北京,穷困潦倒,“举家食粥”,最后因贫病无医,心伤子夭,\'泪尽而逝\'。
《红楼梦》是曹雪芹贫居北京西郊时写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全书120 回,后40回为高鄂所续。该书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兴衰,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种种不调和的矛盾,影响巨大,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二、相关情况介绍
1、人物表。
贾雨村      汲汲于功名利禄,是宝玉所说的”禄蠹”一类人
金钏        跟了王夫人的十几年的婢女
王夫人      宝玉之母
宝钗        王夫人妹妹的女儿,即宝玉的堂表姐
琪官(蒋玉函)     伶人,宝玉的朋友
贾环        贾玉同父异母的弟弟(庶出)
贾珠       贾玉的同胞哥哥,已逝
李宫裁     贾珠的妻子,青年守寡
凤姐       贾琏(宝玉堂兄)之妻,贾府大管家
薛蟠       人称“呆霸王”,宝钗的哥哥
2、金钏儿之死。(略提)
三、把握回目内容。
《红楼梦》是章回小说,即把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阅读章回小说,一定要认真研读每一章回的回目,这些回目往往是本章的要点所在。那么,《宝玉挨打》这一节在《红楼梦》原文中的回目是什么呢?有谁阅读原著时注意到这一点?有谁能够在黑板上为大家写出来?
教师写回目: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不肖”是什么意思? “不肖”是“不争气、没出息”的意思。
这里“手足”指的是贾环,是说贾环对宝玉怀恨在心,找到机会就害宝玉;而宝玉自己也有许多“不肖”之事,所以最终被父亲贾政痛打了一顿。具体些说,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指的是贾环利用了金钏投井一事乘机陷害宝玉。当贾环被贾政痛斥时,一方面想为自己开脱,另一方面也想借机害一害宝玉。所以,就乘机诬陷宝玉调戏金钏致使金钏自尽。“不肖种种”的情形就多了,大致有以下几条:“结交、勾引”王爷喜爱的戏子,调戏母亲的丫鬟最后导致出了人命,不爱读书、不愿与官场之人交往,成天与女孩子混在一起……
四、探究: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宝玉挨打的起因是“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看似几件事的巧合,实则并非偶然。这要联系宝玉和贾政的形象来说。
(1)宝玉的形象
第3回有一首《西江月》,“批宝玉极恰”,其中描绘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湘云笑劝宝玉也该“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极为反感,视为“混帐话”。这样一个“愚顽”的宝玉,偏又“在姊妹情中极好的”(第3回),宝玉最伟大的名言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2回)。宝玉所有的热心都倾注在女儿身上,是大观园里的情痴。周汝昌先生认为“痴”是“情”的最深度和最高境界,《西江月》中的“潦倒”是“越礼慢世”;俞平伯先生认为“不顾世人诽谤”是“特立独行,悠然于世俗之外”。这些都表现了宝玉对虚伪腐朽的封建礼法和封建世俗观念的叛逆。宝玉是一位未受封建道统礼法熏染的青春少年,有着活泼自由的思想、纯洁善良的心地、平等待人的态度、愤世嫉俗的情怀,是寄托着作者审美理想的人物。金钏儿被撵,实在是王夫人对宝玉不讲主仆之礼、喜欢与丫头们厮混的训戒;宝玉对蒋玉函的衷心倾慕,实在是出于精神气质上的相互吸引。挨打的两个直接原因,都关连着宝玉的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质。
(2)贾政的形象
贾政自幼酷喜读书,是封建道统礼法社会中的正派人物。他望子成龙,盼望宝玉能博个金榜光耀门楣。第9回里,宝玉要上学,贾政对宝玉的仆人李贵说,“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见思想何其迂腐偏狭,恪守道统。贾政是传统礼法社会的忠臣肖子,是封建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化身。他责打宝玉,目的是防范“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
贾政与宝玉的思想、性格、精神、气质上的格格不入,从宝玉周岁试志时起,到这一回发展到了高峰。宝玉挨打,实质是两种思想观念、两种人格类型的矛盾冲突的必然之事,象征着封建秩序、封建道德与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人格的矛盾。

五、体会本文的叙事艺术。
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重视小说诸如人物形象、环境、情节、语言等要素的分析,而忽视了它们是如何在叙事过程中得以表现的。其实要了解小说的艺术,必须仔细体会叙事的奥秘。《宝玉挨打》一课在叙事上,是很值得我们咀嚼的。
教学参考示例:
1.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说的是小说所叙之事,读者往往事先不能想像;情理之中,说的是小说所叙之事,又恰恰符合生活的真实性,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复杂的人物性格。
看贾环状告宝玉一节。若庸笔来写,定是一开始便主动告状,和盘托出。而曹雪芹却先写贾环在父亲喝令之下,“唬得骨软筋酥”,情急之际,才说出金钏儿投井一事为自己的 “乱跑”解脱,这其间也还未必想到中伤宝玉。待贾政喊管事之人来问,贾环这才趁机参了宝玉一本。贾环“动唇舌”时,也不直接露骨,倒是“话到一半,回头四顾一看”,令贾政知意,屏退众小厮,再说出原委。这一方面是故意显示他并无意将贾家丑事传扬,以掩饰告密的真实目的,迎合贾政心理;另一方面也防着有人将他告密之事说出去,引来麻烦。在述明金钏儿死时,又一再说明“我听母亲说”“我母亲告诉说”。这一种口声,一则令读者遥想赵姨娘为金钏儿一事幸灾乐祸、四处传播之情状;一则表明贾环人小鬼大,已为万一所言失实准备好了推卸责任的借口,从而真实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告密者的心理状态。叙述贾环这一段文字确实有令读者难以想像的“意料之外”,却又如此深得情理。此处,作者虽无一字写贾环形貌,但其龌龊卑琐的面目,却如在眼前。

2、对比映衬。在叙述一件事、一个人时,通过不同的人的处事态度,写出不同的思想性格。
如金钏儿之死,宝玉、贾政、老姆姆的态度都有不同。
课文开头写宝玉会过贾雨村回来,得知金钏儿自尽,“五内摧伤”,“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走着”,以致和贾政撞了个满怀,并且面对贾政的呵责,“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这些叙述,固然是挨打情节的需要,但也传达出金钏儿的死,给宝玉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精神痛苦和良知上的震撼。
贾政对金钏儿的死,话语说得冠冕堂皇,究其实却不是从关心人命出发,更多的是考虑到“祖宗颜面”,深怕有辱声誉。可见他是个冷漠、虚伪的封建卫道士。
老姆姆对金钏儿之死,不悲反“笑”,认为 “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就没有不了事的,反映了她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尊卑观念的毒害,麻木无情。这看似随意的一句话,竟仿佛道出了中国历史漫漫的黑暗。
3、情节的发展有波澜。(详见《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补充:
(1)贾政三次流泪:
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先是满面泪痕,继之泪如雨下,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细究其因,不难理解。宝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宝玉挨打只是悲剧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2)王夫人三哭(详见教参)
(3)贾母三逼(详见教参)
(4)贾政三求。(详见教参)

    
相关资料

  《宝玉挨打》ppt课件(2课时)
  《宝玉挨打》电子课文阅读
  《宝玉挨打》阅读练习
  《宝玉挨打》ppt课件(45页)
  《宝玉挨打》学案
  《宝玉挨打》教案7
  《宝玉挨打》ppt课件(50页)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
  《宝玉挨打》ppt课件(25页)
  宝黛钗的爱情ppt课件
  《宝玉挨打》ppt课件9
  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图
  曹雪芹《宝玉挨打》——“披沙简金,咬文嚼‘三’,曲径通幽读法”课例
  《宝玉挨打》rm视频片段
  《宝玉挨打》赏析
  《宝玉挨打》说课稿
  《宝玉挨打》ppt课件8
  《宝玉挨打》mp3音频朗读
  《宝玉挨打》ppt课件7
  《宝玉挨打》ppt课件6
  《诉肺腑》《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玉之死》教案及练习
  《宝玉挨打》ppt课件5
  《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抄检大观园》同步练习(2)
  《宝玉挨打》课堂实录
  浅析《宝玉挨打》中贾政的三次流泪
  《宝玉挨打》教案5
  《宝玉挨打》教案4
  《宝玉挨打》教案3
  《宝玉挨打》同步练习
  《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抄检大观园》同步训练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