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师频道 >>高考大纲及说明 >>

201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大纲及分析

2011年高考语文考纲及命题趋势探析
新课标教育中心•教研组    
一、变化分析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考试手册主要在“考试内容”和“考试细则”上有细微调整,体现“稳中求变”的特色。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作用
“表达作用”的理解,是今年考试说明新增的要求,这表明,对于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的考查将进一步与文本相结合,考查其在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语法知识包括词类、短语和句子等方面的知识。如: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分类的目的在于指明各类词的用法,说明语言的结构规律。在过去的考查中,我们比较注重词类本身的用法,或者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忽视了其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本次考纲对这一要求的明确化,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理解常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在之前的考纲中,这一条的表述为“理解常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用“表达效果”代替“表达作用”,表述更科学,考查范围也更广泛。
“表达作用”往往是围绕作者写作目的展开,只能围绕文章中心来命题、答题,且容易受课内修辞知识的局限;而“表达效果”是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读者中所产生的影响,它可以是关乎全局的,也可以只是局部内容的强化,甚至可以是主观、开放的理解,这就使“修辞题”逐渐脱离死记硬背的“形式作用”,向理解、分析的能力层级进化,凸显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删去“理解”的要求。文言句子翻译的要求,可归纳为三个字——信、达、雅,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删去“理解”而保留“解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