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白居易诗两首《放言五首(其三)》《卖炭翁》教案2
一一 白居易诗二首
上海市上海中学东校 严 峻
【教学目标】
l.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疏通文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领会《放言五首(其三)》中诗人所表达的观点——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要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
3.通过讨论,学习《卖炭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说明:
本课作为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对于学生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因此,设定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言五首(其三)》一诗,偏重于理性思考;《卖炭翁》中,作者在叙述中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通过咀嚼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设定目标2、3。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2.难点: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系;体会《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作用。
说明:
这两首诗都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性,对于学生认识社会及价值观的形成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将把握作品所表达的道理与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放言五首(其三)》一诗用了四个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种写作方法学生平时接触相对较少,所以将“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系”作为难点之一。《卖炭翁》中运用了比较多的人物描写,并且有意识地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这些也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