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劝学》教案12

《劝学》教案
一、 导入新课
在学习方面,不少同学存在着疑惑。没关系,荀子的《劝学》也许可以帮我们解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板书)
二、 作者简介、解题
1、 关于荀子这个人和《荀子》这本书,我们看一下注释①
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故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荀子》这本书现存32,今天我们要学的《劝学》就是这本书第一篇的节选。
2、 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提问)
明确:劝勉、勉励。《勾践灭吴》中“国人皆劝”中的“劝”也是这个意思。“劝”的繁体字写作“勸”,这是一个形声字。凡是“力”作形旁的字大多有勉励的意思,如努、励。因此,“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的意思。那么,荀子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三、 疏通文意
1、 首先,听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
2、 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
3、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
4、 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
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答。
5、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讲解。如
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同时板书)
6、重点讲解
①学不可以已(停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的“已”也是此义。)
②于: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用在形容词后的介词“于”都当“比”讲)蓝
③指名翻译:木直中(合乎)绳,輮以为轮,其曲(弧度、弯度,形容词作名词)中规。
明确: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他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④虽有槁暴(即使,如《勾践灭吴》中“虽无四方之忧”的“虽”也是此义)
⑤不复挺者(直)
⑥指名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名词作状语)参省乎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
明确: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⑦指名翻译:顺风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动词的“而”往往表修饰。)呼,声非加疾也,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劝学》《师说》基础练习题
  《劝学》ppt课件(71页)
  《劝学》教学设计16
  《劝学》wma音频朗读
  《劝学》学案4
  《劝学》ppt课件(98页)
  《劝学》专题训练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导学案
  《劝学》ppt课件(12页)2
  有关勤学苦读的故事
  有关勤学苦读的名言
  《劝学》教案15
  《劝学》ppt课件(33页)
  《劝学》ppt课件(14页)
  《劝学》ppt课件(40页)
  《劝学》ppt课件(11页)
  《劝学》ppt课件(35页)
  《劝学》ppt课件(44页)
  每周一诗:《劝学》《赠外孙》ppt课件
  颜真卿《劝学》教案1
  颜真卿《劝学》ppt课件1
  颜真卿《劝学》原文译文及赏析
  《劝学》教案14
  《劝学》公开课ppt课件(28页)
  《劝学》flv视频朗读
  《劝学》教案13
  中国古代的“劝学诗”
  《劝学》导学案2
  《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
  《劝学》导学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