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 初中语文常用术语梳理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嗅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作引用
14、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5、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 记叙文常用考点技巧
   1、事件或情节概括:“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2、题目的含义:a、找标题中关键词语回答字面义或是本义     b、联系文章主旨回答深层含义 
    3、以……为题的作用(好处):
   a、是全文的线索   b、总结文章内容
    c、点名文章中心   d、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e、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一般从以上几点中灵活具体的选2到3点回答即可)
4、记叙顺序作用: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的作用:a、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强调,使情节富于变化。 
插叙:a、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b、为下文作铺垫,突出人物形象。 
5、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正面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对象…..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6、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小说)中的作用 :
a、交待要素(暗示时间、地点)或为下文埋下伏笔。   b、渲染气氛。
c、烘托人物心情。                d、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e、帮助塑造人物 
7、句子的作用:
结构上:
a、总领全文;  b、引起下文  c、承上启下
d、总结全文;  e、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内容上:
a、点明中心     b、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c、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或者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
d、更加突出人物形象     e、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 议论文常用考点技巧
1、找准论点:
a、找紧紧围绕论题,表明看法或主张的比较完整的判断性语句
b、找概括性强的句子(要简洁)
2、议论文开头引用名言或举例的作用:
 a、引出论点(论题)  b、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补充名人事例:
  人物+事件+成就 (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4、分析全文或某段的论证思路:
  一般格式为:首先(通过……)提出了……的论点;然后举……名言和……事例进行论证;最后……
四 说明文常用考点技巧
1、题目或首段的作用:a、点出或引出说明对象b、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下定义的三个标志:a、是判断句。b、可以倒着表述。c、说明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三个标志缺一不可。不具备的类似的句子一般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a、表态(删还是不删)b、定性。表程度,表估计……
c、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所以不能删去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