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柳永《蝶恋花》表格式教案

闸北二中   初一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执教人:____丛艳丽_______
执教日期:2010年月日

教学课题
蝶恋花 柳永
课时
1







知识与技能:
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鉴赏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本词的思想情感。
重点
欣赏词中的佳句,把握本词的感情。
难点
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练习设计分层

教具

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

绿色教育结合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词《蝶恋花》。
(二)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qí qīng,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三)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读出情感,学生读完后进行简单的评价指导。
2.强调以下词语的含义:①伫:久立。②危楼:高楼。③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⑤强乐还无味:又。⑥消得:值得。
3.疏通大意: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4.整体感知:
思考:这是一首抒发了什么感情内容的词?应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
①感情内容: 思念意中人,抒发刻骨相思之情。
②感情基调: 低缓,哀愁
(四)第三教学板块――自学思考,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词的上阕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2.学生思考——讨论
3.自学检测
1)出示问题:词的上阕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①提问——教师板书,分析
②出示答案:
明确:危楼细风草色烟光残照”“等几个体现愁思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情。
2)师问:词人此时是一种愁苦孤独的心情,那么他是如何排遣这种春愁的呢?
①学生稍思考——齐答——教师点拨
明确:借酒浇愁,对酒当歌。
②师再问:这种排遣方式有没有效果呢?
③学生思考——齐答——教师点拨
明确:这种排遣方式没有效果。词人想借醉酒狂歌来排遣相思的痛苦,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怎样勉强作乐,还是乐不起来。
3)出示问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①提问——教师点评
②教师明确:我愿意为了她而消瘦,为她而颜容憔悴。不悔体现了词人的坚贞、执著,憔悴体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本句画龙点睛,直抒胸臆,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语直情切,荡气回肠。
4)探究: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你觉得还可以指什么?
明确:事业、理想、追求等。
(五)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情景交融,那么,哪位同学能说说是怎样的情景交融?
明确: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片从凭栏的所见所感,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点出愁字而不说破愁之内容。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含蓄。下片先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 全词曲径通幽,曲折达意,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小结】赏析诗词的方法:
     朗诵吟咏,感知词味
     鉴赏意象,体会情感
     抓关键句,赏味情理
(六)总结: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上阙写登楼伫望的情景,以春愁为核心描摹春愁之景,笔意婉约含蓄。
下阙先写词人欲借醉酒狂歌来解相思之苦,但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怎么勉强作乐,还是乐不起来。通过这样一再铺垫,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但词人终不悔
全词曲折达意,千回百转,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七)拓展阅读
蝶恋花--晏殊
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1、起句写了什么景物?寄寓作者什么感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本词的词眼是哪个词?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思考——交流——师提问、点拨
3)出示答案:
1、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默默饮泣。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寄寓了作者的哀愁。
采用的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离恨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完成课后练习一、三题。
课后小结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它将这一学科主体突现于最前沿,一切都围绕着设计,强调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可以说这是教育理念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而诗词教学作为体现人文性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承担着人文底蕴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的教育任务而尤显重要。从教材编写者的编排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的用意,安排的诗词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希望将诗词教学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学习只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诗词丰厚学生的文学内涵与文化底蕴。
柳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作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格调不高,但《蝶恋花》却是例外。学习该词应该从理解该词的意象着手,通过对情景交融艺术特色的把握和对该词佳句的理解,以求准确把握诗人传达出来的感情。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重点要求学生把握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相关资料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ppt课件1
  晏殊《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诜《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原文译文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3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2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1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反思
  柳永《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邦彦《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蝶恋花》说课稿ppt课件
  柳永《蝶恋花》ppt课件(29页)
  柳永《蝶恋花》mp3音频朗读
  柳永《蝶恋花》教学反思2
  柳永《蝶恋花》教学实录
  苏轼《蝶恋花》ppt课件1
  柳永《蝶恋花》教案2
  柳永《蝶恋花》教学反思
  《蝶恋花》ppt复习课件(13页)
  晏殊《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破阵子·春景》《蝶恋花》学案
  晏殊《蝶恋花》诗词鉴赏
  《凤栖梧》《蝶恋花》《浣溪沙》教案1
  柳永词两首《蝶恋花》《望海潮》教案3
  言情词三首《蝶恋花》《鹊桥仙〈青玉案》教案
  《虞美人》《蝶恋花》BCA学案
  柳永《蝶恋花》ppt课件3
  柳永《蝶恋花》ppt课件2
  苏轼《蝶恋花》mp3音频朗读
  苏轼《蝶恋花》赏析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