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找骆驼》教案3
33.找骆驼
上外松外  沈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骆、驼、跛、驮、忿、哄、啃、顺”等8个生字,理解“忿忿、不紧不慢、果然”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初步理解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丢失的骆驼的。
4、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一、音节引入,揭示课题
luò tuó
1、学习生字:骆驼     学习生字:骆驼(指导单个字“驼”的读音)
观察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2、出示图片,请学生介绍骆驼
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运货,也能驮人,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所以骆驼一直享有“沙漠之舟”的美誉。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骆驼的课文
  补全课题: 33   找(骆驼)
 
二、整体感知,理解大意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在(一位老人 )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
2. 交流。
 
三、分段研读,体会感悟细节
(一)学习第一节
1. 请一生读第一节,考虑:商人的骆驼走失了,找了很久都找不到,
  感受此时商人的心情(着急)
2. 交流
3. 他的着急表现在哪些地方(赶上去。。。)
4. 朗读体会。
(二)学习第2——9节
1、老人问了商人哪三个问题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2-9节,用“----”划出老人问商人的几个问题。
2. 交流出示三句句子。
   学习生字“跛”、“驮”
跛——师分析字形:脚上破了皮,走路晃不停    换部首记住:破  坡  泼 玻   
驮——和“驼”比较   做动作记住。
3、你能根据老人的提问说说商人骆驼的特点吗?
出示句式说一说:
    这是一只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牙齿(缺了一颗)的骆驼。
板书:
   左跛
   驮蜜、米
   缺牙
师:看来老人对骆驼的特点已是了然于胸啊。
3、商人又是怎么样回答的呢?
出示语段。前后分角色读。思考:读的时候速度应该怎样,商人的语气有何变化。(着急——高兴)语速紧凑,省略提示语,表现着急。
指名两人读2-7节。
指名再读对话,感受语言的变化
分男女生读。
5. 当商人得知老人口中的骆驼特征与自己走失的骆驼相符合,高兴
   地问老人骆驼在哪儿的时候,老人却说-----那可不知道,这时商
   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1)    很生气。
(2)    学习:忿忿 心字底 (部首?——和心情有关)  前鼻音 
指名读老人说的话。学习“哄”——理解“骗”的意思。
理解“要不,你怎会知道得这么详细?”一句的意思。
(三)学习第10小节
1. 过渡:老人没有看见商人丢失的骆驼,怎么会知道这头骆驼的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仔细读读课文第10小节,完成填空。
2. 交流填空
出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它的(                 )。
     老人看见(        ),知道它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老人看见(        ),知道(                     )。
3. 总结板书: 
   左浅右深 
   左蜜右米
   树叶留牙印
4. 虽然老人没有看到商人走失的骆驼,但是他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从而推断出骆驼的去向。从这里,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5. 理解:不紧不慢  朗读体会。
 
(四)学习第11小节
1. 最后,商人找到骆驼的吗?课文哪个词告诉我们了?(果然)
2. 齐读11节。
3、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商人回去见到老人,会说些什么?
出示:
写一、两句话:
商人紧紧握住老人的手,(    )地说:“                               !”
(大爷,您不仅帮我找回了骆驼,还让我懂得了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我真不知该怎么感谢您啊!
(五)总结课文,升华感悟
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向老人一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好方法。
                    
 
板书:                33  找    骆   驼
                   右深左浅       左跛
 
                   左蜜右米      驮蜜、米
 
牙印       缺牙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