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宁夏 >>

宁夏市中卫中学2013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市中卫中学2013届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是需要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年全国二卷高考满分作文选(7篇)
  2015年高考全国II卷作文优秀范文示例:品味大千世界 尽显时代风采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新课标II卷)
  宁夏银川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201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宁夏银川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宁夏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2015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2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4年(全国卷II)高考满分作文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全国卷II)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I)
  宁夏银川201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市二中、九中等名校2014年高三三校联合模拟考试试卷
  宁夏2014届高三下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1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宁夏银川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宁夏银川2014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14届高三第五次月考高考试题
  宁夏银川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试卷
  宁夏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4届宁夏地区部分学校高三语文9月起点测试语文试卷
  2013年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I)
  宁夏固原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三第八次统测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