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师频道 >>高考大纲及说明 >>

2013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语文说明

2013高考考试说明
.试卷结构
一、各类测试内容的试题数量和赋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约5题,约15分
(二)阅读                           约15题,约75分
    1、古诗文阅读                       约8题,约36分
    2、现代文阅读                       约6题,约27分
    3、阅读延伸                    1题,12分
(三)写作                         1题,60分
二、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含阅读延伸题)、写作题等。
    阅读延伸题设置在古诗文阅读或者现代文学类作品阅读部分。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能力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考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所形成的能力进行考查。
语文高考,是要求考生规定时限内以笔答方式独立完成 相关考查内容的一种选拔性考试,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
    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及评价等能力的考查;审美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文本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品味、赏析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发现、创新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通常渗透在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内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
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
2.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5.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6.标点符号的使用
7.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
8.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
(二)阅读
1.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
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等
3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翻译等)
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5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
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7古典诗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8古典诗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9名句名篇的背诵与默写(篇目见附录)
2.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8)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3.阅读延伸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2)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三)写作
能写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可以写文学类作品。
1.符合题目要求
2.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表达顺畅,结构完整
5.标点正确,书写规范
6.提倡写思想深刻,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
7.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Ⅲ 参考样题
    为使考生对高考试题和语文学科能力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我们以近年来高考语文(北京卷)卷中的部分试题为基础编制成以下参考样题。参考样题与高考语文试题没有对应关系。
 
附录   背诵与 默写篇目【没有变化】
(一)古文(23篇)
    1.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3.劝学               《荀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 5.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乃还)            《左传》
    6.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7.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庄  子》
 ★ 8.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庄不得击”)      《史  记》
    9.出师表                诸葛亮
   10.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李 
 ★ 11.桃花源记              陶 
   12.归去来兮辞   (不包括“序”)            陶 
  13.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王羲之
  14.滕王阁序(“豫章故郡……声断衡阳之浦”)         王 
  15.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         韩 
  16.陋室铭                 刘禹锡
★17.小石潭记               柳宗元
   18.阿房宫赋(“一人之心……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 
   19.岳阳楼记                   范仲淹
   20.醉翁亭记                    欧阳修
   21.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苏 
    22.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
★23.爱莲说                     周敦颐
 
(二)诗词曲(22首)
    1.氓                        《诗  经》
    2.国殇                              屈 
    3.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6.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8.春夜喜雨                          杜 
   ★9.蜀相                  杜 
   10.登高                   杜 
   11.琵琶行(不包括“序”)         白居易
   12.泊秦淮                        杜 
13.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14.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1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16.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17.书愤                          陆 
   18.钗头凤(红酥手)               陆 
   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20.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21.窦娥冤(节选:[滚绣球])       关汉卿
    22.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相关资料

  2022年(上海卷)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
  新高考背景下2021年高考语文备考指南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2020年高考最新命题依据
  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适用于2020年)
  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适用2020年)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年高考浙江阅卷细则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
  2019年最新考试说明的四大变化及应对策略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18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考试手册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二)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细目表
  2018年语文高考大纲变化
  2017年部颁《高中课程标准》课程结构与学分
  2018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考试说明》
  2018年新旧高考大纲对比及详细变化
  2018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最新解读
  2017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
  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语文说明
  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
  2011—2016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1双向细目表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与2016年的考试大纲的比较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学科考试手册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
  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
  2016年陕西省高考考试语文说明及样卷
  2016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及样卷
  2015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
  2015年北京市语文高考说明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及样卷
  201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
  201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说明
  201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