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陕西省西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检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l一3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共性推衍原理
根据人类自身经验可以认为,原始的文明至少应与这样一些对象有关:农牧业、城市、陶器、冶金、文字等。较先进的文明则表现为电能与核能的应用,建立射电天文学、进行空间探索、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这些乃是一个文明世界有能力向异星文明显示自身的存在,或可望搜寻到其他文明的起码条件。
目前我们所知的文明种族只有人类本身。人们在探索地外文明时,就不得不借鉴人类自身的文明进行推理。“平庸原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常运用的一种假设。它的实质是一种外推,其要点是:在大量同类天体构成的待研究的总体中,如果目前已查明具体性质的天体样品仅有惟一的一个,则认为该总体中的其余天体都具有与之相同的特征;若已查明其具体性质的天体样品有为数不多的若干个,则认为该总体的其余天体都具有少数样品的平均特征。例如,17世纪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曾假设天狼星与太阳具有相同的固有亮度,同时他又估算出太阳的视亮度是天狼星视亮度的多少倍,从而推断出天狼星与地球的距离乃是日地距离的2.8万倍,即0.45光年;现代用三角方法直接测定的结果则是8.6光年,两者相差不到20倍。
可见在无法直接测定恒星距离的时代,惠更斯的做法对于人类认识恒星之遥和宇宙之大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他认为天狼星与太阳的固有亮度相等,实际上就是相信太阳在群星之中的“共性”。
20世纪中叶,平庸原理这一术语逐渐定型。1966年,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和苏联天文学家仁克洛夫斯基在《宇宙中的智慧生命》一书中,以整章的篇幅首次较为详尽的讨论了这一假设。他们认为该假设的出发点归根到底在于地球上的原子与遥远天体上的原子本质上相同,它们有着同样类型的相互作用,由同样的自然规律支配它们的运动,这实际上就是高度信奉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统一性;在探索地外文明时常用的说法,则是笃信我们自己的“共性”。
“共性推衍原理”平庸原理的统计本质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天文学。事实上,人们在根据有限的已知信息预测未来情况或外推未知情况时,往往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这一原理。诚然,平庸原理只是一种粗略的近似和朴素的类比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