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山居秋暝》教学实录

丰都兴义中学    陈良文

《山居秋暝》课堂实录及反思

陈良文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堪称诗歌的国度,而唐朝则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群星璀璨,作品浩如烟海……你们听说过诗仙吗?

生:李白。

师:你们知道诗圣吗?

生:杜甫。

师:那你们听说过诗佛吗?

生:王维。

二、带疑初读

师:欣赏诗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整体感知,通过含英咀华式的美美地读,另一种是进行专题分析,进行美美的品。而在诗歌的欣赏中还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是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指什么呢?是我们在读诗歌前,要了解谁?

生:诗人。

师:对,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生平、事迹、思想情感,生活轨迹等等。由此,我们来把握他创作的时代背景,在那时如何的表情达意。那么,谁来给我们介绍作者王维?

生(向术华):我是来自二组的A1,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山西人。

师:还知道他些什么?

生(向术华):他精音律,善书画,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师:还知道他些什么吗?

生(张雪琴):我是来自三组的A1,王维还是一位边塞诗人。

师:边塞诗人啦?他带兵打过仗吗?打过,他参加过安禄山的叛乱,当过伪军,但他不是边塞诗人。王维,二十一二岁中进士,非常有才,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诗笔写爱情,如《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写亲情和友情,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实王维一生坎坷,因为他曾经参加安禄山叛乱,他曾被安禄山俘虏过,在安禄山营中当过官,因此,安史之乱平叛之后,王维在政治上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他还被褒贬到什么地方?我们昨天刚学过《汉江临眺》。

生:襄阳。

师:楚塞,是边远山区,还好,没像苏轼那样被贬到海南。正因为仕途失意,他在晚年专诚信佛。后人尊称他为“诗佛”,本文是王维的后期作品,那是王维已经归隐山林,诗中描绘的是他归隐在辋川,辋川在哪?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蓝田县辋川镇,他在那里修了一栋别墅,什么别墅?辋川别墅。就在终南山山下,因此本诗题目叫“山居秋暝”,借本诗来表达他的情怀和理想,究竟表达他的什么情怀和理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山居秋暝》。我们一起来朗读《山居秋暝》。

生:齐读《山居秋暝》。

师:同学们读得不是很有感情,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朗读?

生:想。

师:播放《山居秋暝》mp3音频朗读。

师:我们再读《山居秋暝》。

生:齐读《山居秋暝》。

师:同学们对最后两句读得感情不够到位,范读“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孙”指谁?

生:作者。

师: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用典,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着自可久留。

三、合作探究  置疑探读

师:学习诗歌要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今天我运用另一种方法学习诗歌,那就是意境赏析法。诗歌主要抓“景”和“情”, 看诗歌写了哪些景,抒发什么情。意境赏析法即是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今天我们学习从品味关键语句入手,对诗歌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意境赏析。赏析的格式是:句子+什么写法+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评价。我先给同学们一个范例:我喜欢的句子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初晴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黑板赏析的格式对自己预习作业的赏析进行修改,请A1上台板书自己赏析的内容。生:A1上台板书自己赏析的内容,其他学生修改自己赏析的语句。师:修改好后,在A2的带领下进行小组交流,时间三分钟。发言时,声音不能太高,一个一个地逐一展示。生:小组内交流展示。师:到各组巡视学生交流情况,并进行指导。四、能力展示  释疑导读

师:我看了大家的赏析,都比较到位。我想请同学上来展示,把你己的理解讲给大家,谁来?生:向芙蓉举手。师:大家掌声鼓励,展示时要注意抓关键词,其他学生要针对性的做笔记。生(向芙蓉):我们是第六小组,我们赏析的句子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间明月朗晴,清泉轻流的美丽画面,傍晚皎洁的月光从松间洒落下来,清冽的山泉从石板上潺潺流淌,衬托出山间的静穆迷人,我们可以从“照”和“流”两个词体会出它的静穆迷人,这是一幅多么幽静的画面啊,让读者沉醉其中,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我们组的赏析理解,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师:同学们可以对向芙蓉的讲解进行质疑,比如说,这句话在写法上除了对偶修辞外,还有其他手法吗?朗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朗读中强调“照”和“流。生(向芙蓉):还有化静为动的写法。师:有这个味道,你能不能说清楚些?生(向芙蓉):动静结合。师:对,动静结合的写法。哪句话是写动,哪句话是写静?生(向芙蓉):“明月松间照”写静, “清泉石上流”写动。师:对,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联想和想象,仿佛听到了潺潺流水,这句诗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很多组都展示的是这一句,第三组展示的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我们请第三组展示。生(张雪琴):我们三组喜欢的句子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本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句工整,前句写从竹林里传来阵阵嬉笑声,由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所以由此猜想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后句写水面上的莲叶摇动而不见其船,由此推测是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作者如此巧妙的构思,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对这种山村生活的向往。这是一幅山村劳动归来怡然自乐的和谐场景。师:这是自然美还是人文美?生(张雪琴):人文美。师:你能说出哪些人文之美?同学们可以提问。生(向芙蓉):请问第三组组长,“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人文之美,那它到底描写了什么景物呢?师:我纠正,应该是它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民风呢?生(张雪琴):和谐。师:还有呢?生(张雪琴):淳朴。师:恩,淳朴,我把这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请你解释淳朴是如何体现出来的,知道吗?生(张雪琴):可以请人解释吗?师:可以。生(向术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从竹林里传来阵阵嬉笑声,阵阵喧闹声,劳动的快乐,体现了纯朴的民风。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些什么?师生:第一,我们复习了“知人论世”这一分析诗歌的方法,第二,关键是学习了欣赏诗歌的方法,还学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表现手法。师:我们再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生:朗读全文。五、达标测评  反馈信息

学生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描写人物活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山居秋暝》中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总结: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这样一种意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教学反思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它常常借助于形象,曲折地表达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操。因此形象的赏析,是学习诗歌的最基本的一步。

分析形象的方法:找出关键字;回答其形象特点(包括外形特点和内在精神特点)。

鉴赏形象,最重要是抓特征,这个特征就是由自然属性、诗人思想身世、文本信息等因素共同组成。

①注重形象本身的特点研究,从形象的自然属性及相关知识,因为诗人利用某种形象无非是利用它的某些特点来暗示读者他想表达的意思。

②诗以言志。形象是诗人内心思想的物质表现,是诗人的传声筒。所以我们分析形象要联系诗人身世,生活的背景等。

③还要注意对形象联想和想象。

④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视文本阅读,学会从具体的文本中具体的物象上寻找信息,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分析。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形象入手,运用鉴赏形象的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充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完成较好。

本课的不足之处,由于时间较紧内容较多及学生的鉴赏能力不高原因,造成了教学任务落实不够充分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教改的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也应该是研究的方向。

    
相关资料

  《山居秋暝》理解性默写
  《山居秋暝》ppt课件(39页)
  《山居秋暝》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
  《山居秋暝》阅读练习(五)
  《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居秋暝》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练习(四)
  《山居秋暝》《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练习(三)
  《山居秋暝》ppt课件(66页)
  《山居秋暝》课堂实录3
  《山居秋暝》阅读练习(二)
  《山居秋暝》预习学案
  《山居秋暝》复习指南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说课稿
  《山居秋暝》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居秋暝》教学反思
  《山居秋暝》练习题
  诗词五首《长歌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暝》《渔家傲》《长相思》ppt课件2
  王维《山居秋暝》flash朗读2
  《山居秋暝》教案8
  王维《山居秋暝》诗画艺术赏鉴课教学设计及ppt课件
  《山居秋暝》mp3音频朗读
  《山居秋暝》ppt课件10
  《竹里馆》flash课件1(含朗读)
  王维《山居秋暝》flash朗读
  诗词五首《长歌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暝》《渔家傲》《长相思》ppt课件
  王维《山居秋暝》改写而成的散文(4篇)
  《山居秋暝》ppt课件9
  《山居秋暝》改写(3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