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作文中心 >>中考作文指导 >>

如何让学生在中考中写出美文

如何让学生在中考中写出美文

        湖北恩施  清江外国语学校    张月红
    
    这个话题好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材料美,二是自身美。三是技法美。
    一、材料美:  首先,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比如:让学生关注“神舟九号对接”的每一个细节。十八大的召开、钓鱼岛的归属为题、感动中国的最美新娘、雅安地震,八方支援的感人事迹、最新体育赛事、名家名星名人的有社会意义的任何一个举动……让学生与这些东些近距离的接触,这样,他们的思想就能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
    其次,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寻找生活中的美。功勋卓著的人重大事件固然值得颂扬,但生活中平凡的人更值得关注,在作文中能把平凡人身上的东西发掘出来,那么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小人物会发出大大的美感,让美升值。如:有位作家写街上的板车工:“城里人不把板车当车,所以天天像热锅上的蚂蚁,拉板车的人也不把城里人当人。用屁鼓与同一方向来的睑打着招呼,笑意藏在侧影里。蚂蚁的思想很神秘。在看得见的正面 ,小得可怜,在看不见的前面 ,大得惊人。写的是极小的事,及普通的人,却让人看到了极美的东西。不论是语言、意境、画面还是人物的个性都美到了极致。
    同时,我们的语文课本,也是最好的资源。比如:《安塞腰鼓》、《观舞记》、《春》、《斑羚飞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等等,这些美文都是学生最好的范文,赏析课文时一定要唤起同学们的共鸣,能赏出美文之美的味。
    二、自身美:是指作者自身要有美的情怀。杜甫能写出千古绝唱,他心中有一种博爱,善良、同情底层的劳动人民,这是他的情怀,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们的情怀。作文,作品,很大程度就是个性的书写。写出对生活的个性理解,对事情的个性感悟。特别对于学生我们主张多写“阳光”的文章,其实就是要学生有美的心灵。只有具备了美好的阳光的心灵,文思才能如源头活水,涓涓流淌于作者的笔尖,文章自然被侵润得清新靓丽。
    三、技法美:技法很多。笔者略举一二。首举:美的标题。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其实老师看学生的作文也是首先看题。一看题目新颖别致,让老师耳目一新,接着才有老师眼睛的大驾光临。如““《缺席的在场者》”、《荷花淀的桨橹声》《在地上飞翔》《奶奶的爱情故事》等等,这些题目不论谁一看就有想把文章一睹为快的欲望,这就是美的魅力。次举:美的形式。可根据内容、体裁,灵活多样的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日记式、小标题式、镜头式、采访式、童话式、书信式、演讲式、发言式、辩论式、对话式、序言式、发言式……以变换形式体现自己新颖的构思,避免让人产生审美的疲劳。再举: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使文章增添美。如:少数民族作家骏马奖得主杨秀武,就描写了这样一副画面: “一个农民工从银行出来,正赶上姜子牙卖灰面吹的那阵寒风,一年的心血,被吹到马路上飞溅,豪华骄车像突然看见红灯,车同时患急性胃病 ,呕出来的人,像一群饥饿的血吸虫,只有几个穿?b>s马褂的清洁工,把抢到手的一张张血,还给失血的农民工。这不是一段文字,这是一张取景独具匠心的照片。内涵深极了,美极了。
    使文章美的技巧很多,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美文一定是讲究技巧的。


    
相关资料

  初三议论文写作训练
  2022届初三作文辅导: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诀窍
  中考作文专题指导: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我生活在_____之中》(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精评)
  部分中考满分作文结尾集锦
  中考作文指导:最受师生喜欢的6篇满分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几种常见的记叙文开头方式
  记叙文的构思技巧
  考场上打开作文思路的几种快捷方式
  倒挂的油画——记叙文,怎样使情节波澜起伏
  作文提分之题记
  中考语文作文拟题要求
  中考作文20个注意事项
  2017年中考作文预测及题解
  2017中考作文预测
  考场作文六大误区剖析
  写人开头与结尾的方法【写作知识】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语言、动作、外貌描写
  初中作文写作指导
  考场作文常见问题及建议
  作文训练指导:精彩标题欣赏
  中考作文指导:给结尾添彩的六大技巧
  作文开头结尾专项训练及相关素材
  中考复习:作文写作十大技巧及(话题作文拟题目、半命题作文拟题技巧)
  中考作文得高分技巧“一二三四五六”口诀
  中考语文作文应该如何补习
  看图作文答题技巧:学会析图
  作文题记的写法
  考场作文结尾出彩六法
  中考作文指导写作技法之虚实相生
  中考作文考场十大技巧顺口溜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