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逐句翻译
1、伤仲永  王安石   七年级下册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隶】:属于 【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尝】:曾经;   【求】:要求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异:对…感到诧异。与:给。书:写。为:题写】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看;【自是】:从此【是】:这【就】:完成。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稍稍】:渐渐【或】:有人;【宾客】:请客【乞】:求取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扳】:通“攀”,牵【环谒】:四处拜访【使】:让	
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②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从】:跟从;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泯然】:消失。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于】比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达到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