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汪曾祺《八月骄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八月骄阳
汪曾祺
   每天到园子里来遛早的,都是熟人。
    来得最早的是刘宝利。他是个唱戏的。剧团演开了革命现代戏,台上没有他的活儿,领导上动员他提前退了休。
    跟他差不多时候进园子遛弯的叫顾止庵,早年教私塾,后来给人抄书,抄稿子,代写家信。解放后,又添了一项业务:代写检讨。后来搁了笔。每天就是遛遛弯儿。
    这天他进了太平湖,公园看门的张百顺正在湖边淘洗螺蛳。
    “顾先生,您说这文化大革命,它是怎么一回子事?”
    “您问我?——有人知道。”
“这红卫兵,呼啦——全起来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他们怎么有这么大的权?谁给他们的权?”
    刘宝利来了。
    “昨儿,我可瞧了一场热闹!”
    “什么热闹?”
    “烧行头①。嗬!堆成一座小山哪!大红官衣、青褶子,这没什么!帅盔、八面威、相貂、驸马套……这也没有什么!大蟒大靠,苏绣平金,都是新的,太可惜了!这值多少钱哪!一把火,全烧啦!火苗儿蹿起老高。烧煳了的碎绸子片飞得哪儿哪儿都是。”
    “唉!”
    “火边上还围了一圈人,都是文艺界的头头脑脑。有跪着的,有撅着的。有的挂着牌子,有的脊背贴了一张大纸,写着字。都是满头大汗。您想想:这么熟的天,又烤着大火,能不出汗吗?一群红卫兵,攥着宽皮带,挨着个抽他们。劈头盖脸!有的,一皮带下去,登时,脑袋就开了,血就下来了。——皮带上带着大铜头子哪!
    “唉!”   
    这工夫,园门口进来一个人。六十七八岁,戴着眼镜,一身干干净净的藏青制服,礼服呢(ní)千层底布鞋,拄着一根角把棕竹手杖。这人见了顾止庵,略略点了点头,往后面走去了。这人眼神有点直勾勾的,脸上气色也不大好。这人走到靠近后湖的一张长椅旁边,坐下来,望着湖水。
    顾止庵说:“茶也喝透了,咱们也该散了。”
    张百顺把螺蛳送回家。回来,那个人还在长椅上坐着,望着湖水。
    柳树上知了叫得非常欢势。天越热,它们叫得越欢。赛着叫。整个太平湖全归了它们了。
    张百顺回家吃了中午饭。回来,那个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粉蝶儿、黄蝴蝶乱飞。忽上,忽下。忽起,忽落。黄蝴蝶,白蝴蝶。白蝴蝶,黄蝴蝶……
    天黑了。张百顺要回家了。那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蛐蛐、油葫芦叫成一片。还有金铃子。野茉莉散发着一阵一阵的清香。一条大鱼跃出了水面,歘(xū)的一声,又没到水里。星星出来了。
    第二天天一亮,刘宝利到太平湖练功。发现有人投湖啦!他叫了两个打鱼的人,把尸首捞了上来,放在湖边草地上。这工夫,顾止庵和张百顺也赶了过来。
    顾止庵四下里看看,说:“这人想死的心是下铁了的。他投湖的时候,神智很清醒,你们看,他的上衣还整整齐齐地搭在椅背上,手杖也好好地靠在一边。咱们掏掏他的兜儿,看看有什么,好知道死者是谁呀。”
    顾止庵从死者的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工作证,是北京市文联发的:
    姓名;舒舍予  职务:主席
    顾止庵看看工作证上的相片,又看看死者的脸,拍了拍工作证:
    “这人,我认得!怪不得昨儿他进园子的时候,好像跟我招呼了一下。我还上他那儿聊过几次。人挺好,有学问!”
    “您等等!他到底是谁呀?”
    “他,就是老舍呀!”
    刘宝利看着死者:
    “我认出来了!在孔庙挨打的,就有他!您瞧,脑袋上还有伤,身上净是血嘎巴!——我真不明白。这么个人,旧社会能容得他,怎么咱这新社会倒容不得他呢?”
    顾止庵说:“‘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大概就是他想不通的地方。”
    张百顺撅了两根柳条,在老舍的脸上摇晃着,怕有苍蝇。
    “他从昨儿早起就坐在这张椅子上,心里来回来去,不知道想了多少事哪!”
    “‘千古艰难唯一死’呀!”
    “那干吗要走了这条路呢?这秋老虎虽毒,它不也有凉快的时候不?”
    顾止庵环顾左右,沉沉地叹了一口气:“‘士可杀,而不可辱’啊!”
    刘宝利说:“我去找张席,给他盖上点儿!”
< align=right>    (有删改)
    注:①行头:戏曲服装。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对刘宝利、顾止庵、张百顺三个市井百姓人物身份的交代,直接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B.刘宝利、顾止庵、张百顺三个人关于文革所见所闻的对话表现了普通百姓对于文革中发生的“烧戏服”“打人”等事件的困惑和气愤以及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C.小说中描写了文革中普通百姓能“忍”和老舍的“不忍”,表现了中国老百姓的坚韧和作为知识分子的老舍的脆弱。
    D.刘宝利、顾止庵、张百顺是平常人物,也是最符合艺术真实的人物。对他们身份的交代,既为下文的谈话内容做铺垫,也为见证一位作家的死作铺垫。
    E.作者冷静地反复叙述这个人“坐在后湖的一张长椅上望着湖水”,这个动作的四次重复,笔端凝注了无限的悲怆与沉痛。
(2)小说中的老舍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用第三人称,老舍先生的一切,均由几位当事人眼中看出、口中道出,这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你认可这种写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
 
11、(1)(D3分,E2分,B1分;AC不得分。A对三个市井人物身份的交代,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B“气愤”的说法言之过重。C老舍的自杀是保持自己尊严和气节的一种抗争方式,不是脆弱。)
(2)老舍是一个在文革中遭毒打,受凌辱为了尊严和清正而以死抗争的知识分子(作家)形象:
①善良亲切:临去世前见到顾止庵依然打招呼。
②严谨认真:衣服穿得干干净净,人自杀了,上衣和手杖还整齐摆放。
③赤胆忠心:他爱自己的国家,爱党,爱社会主义。
④性情刚毅:有强烈的自尊心,可杀而不可辱。
(概括形象2分,性格和分析每点2分,后者答上2点即可满分)
(3)①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从上午到中午到晚上,主人公一直坐在长椅上。②通过描写知了、蝴蝶、蛐蛐、油葫芦等的热闹和喧嚣,衬托了主人公安静的外表下不平静的心情。③渲染一种悲凉无奈气氛,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④以景衬情,表达了作者沉痛、悲愤的心情。(每点2分,答3点得满分)
(4)答案一:认可作者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①侧面描写难度较小。老舍自杀前的心理冲突比较难把握,作者避免了与死者的直接对话,以“可见”表现“不可见”,用“可说”暗示“不可说”。
②所表现的内容更丰富。作者借此写出生者眼中的死者特点,写出生者对死者的反应和评价。
③更好地表现老舍作品特点。小说的三个人物张百顺、刘宝利、顾止庵,是作者最熟悉的市井百姓,而市井百姓也是老舍先生的笔下人。
④使文字纯美而有震撼力。避免了凄惨恐怖内容的展现,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表明观点2分,以上理由中,答出三点即可,三点理由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答案二:不认可作者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①这种描写方法使得小说的故事情节不够完整。小说用很多笔墨刻画其他人物,描写老舍先生的文字相对较少,使读者不能很清楚地知道他自杀的心理要素,易对人物产生误解。
②缺少对于人物内心想法的深入挖掘。文中四次描写老舍“坐在后湖的一张长椅上望着湖水”,这时候如果不用侧面描写,而是直接采用心理描写,会清楚地表现老舍“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境界,为以后的情节做铺垫。
③采用正面描写,情节完整,人物内心世界揭示到位,势必使小说的主旨更加鲜明。
(表明观点2分,三点理由各2分。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相关资料

  汪曾祺《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幽冥钟》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黄油烙饼》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汪曾祺《王全》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如意楼和得意楼》《小说的散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金冬心》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岁寒三友》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听遛鸟人谈戏》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老舍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熟藕》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汪曾祺《文游台》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我的祖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星期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受戒》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伊犁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戴车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珠子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炒米和焦屑》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收字纸的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汪曾祺《唐立厂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鱼》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三姊妹出嫁》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我的家乡》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
  汪曾祺《枇杷晚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仁慧》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哲人其萎》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靳彝甫》阅读练习及答案
  汪曾祺《郝有才趣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