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2014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哲理性材料”的给料作文 
     必须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含义 
    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所选“材料”是“故事性”的,简称为“山洞·烛光·蝴蝶”。这种有人有事、有头有尾的记叙性短文,由于“形象大于思想”,故包蕴的含义十分丰富,有时多达几十个。为此,我们不要求考生确定“核心含义”;这种“确定”往往见仁见智,难求共识。但是,我们划定了“含义边界”,即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由考生自主选择某一含义,进行写作。去年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平衡;美。只要涉及上述某一点,就算切题;如果扯到其它方面去了,就是跑题。打个比方:叫你写江苏人,你可以在苏南、苏中、苏北任写一个人或一些人,但绝对不能写到安徽、上海等省市去。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阶段,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均抱定“故事性”材料来训练,如某公司高管爬雪山、某考古学家看铜镜、一只青蛙被冻在冰上了,等等。几乎没有人想到还有一种“材料”是哲理性的,此乃“刻舟求剑”。教训是:必须细读《考试说明》! 
    今年的作文试题一亮相,锁定了“哲理”。既然是“哲理”就得“明理”,明理的文章不论多长多短,都不能“多中心”,只能有一个“核心含义”。所以,今年的作文审题不同于去年,不能再指望“含义边界”了! 
    “青春”、“不朽”,是个好题目。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肯定有话可说。年轻人最相信“青春不朽”了,老年人倒可能产生“青春已逝”之叹,故此次高考作文佳作甚丰。这些优秀作文的共同特点,是紧扣“核心含义”,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这里发表的七篇作文中,《青春永不褪色》确立了一个相当好的“中心论点”,而且分析得比较透彻,值得借鉴,特作“简评”如下: 
    此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紧扣“青春”、“永恒”展开,完全切题。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深刻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这种概括和提炼,符合青春的本质特征。的确,青春绝非“驿站”,纯然是怀着不识愁滋味的乡愁、载欣载奔、寻求心灵家园的那种诗意,那种愿景,那种神乎其神的“状态”!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