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在那颗星子下》预习学案

在那颗星子下
——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预习
【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充满诗意的语言。
  2.学习本文运用新鲜的比喻、传神的动词的手法。
  3.体会“我”对老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正音正字】
  撂liào  惴zhuì  撮cuō  疚jiù  捻niǎn  撵niǎn  拐guǎi
【词语积累】
  恶作剧 以身作则  大摇大摆  跌足大呼  自然而然  自叹不如  幸灾乐祸 
【原文欣赏】
  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初一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当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顿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 ,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抗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一百一十三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十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 这个单字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字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四十七分。
  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作者介绍】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和同代的北岛、顾城等,在中国诗坛掀起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用抒情性语言,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
  第二部分(第2-4段),用简练幽默的笔墨,勾勒中学时代“我”的个性,为下文的记叙做铺垫。
  第三部分(第5-17段),叙写“英语考试事件”。这一部分,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⑴(第5-7段),星期天晚上,看电影时巧遇英语老师;
  ⑵(第8-12段),第二天临阵磨枪,紧张应考,侥幸得高分;
  ⑶(第13-16段),重考时原形毕露,老师与“我”促膝谈心;
  ⑷(第17段),林荫道上深情送别。
【课文分析】
  文章记叙作者中学时代一次期末考试前后发生的事,表达“我对一位关心爱护学生、和蔼可亲的英语老师崇敬和眷念的感情。
  文章语言富有诗意。表达“我”对老师无比崇敬和深深眷念的感情,似豆蔻少女含情脉脉,似涓涓小溪潺潺流淌。其情感表达最主要的是“寓情于叙”;同时,在开头和结尾,作者以女性诗人所特有的诗情,充满诗意地表达了“我” 对老师的崇敬和眷念之情。“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这时,星星已从它的身后川流成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这些句子,充溢着诗情。
复习
【思考问题】
1.本文标题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 本文正标题把林老师喻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副标题从时间上加以限制,明确是“中学时代”的一件事。正、副标题相结合,虚实互补,相得益彰。 )
2.第三部分写了哪三个“意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三个“意外”:①考试前夜看电影,临考“抱佛脚”,却得了113分,全班第一;②试卷讲评时,先得到了老师的夸奖,继而重考只有47分;③事后,成绩单上英语考试的成绩“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从记事角度看,这样写一波三折,富于变化,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
3.第7段,为什么说“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感到很歉疚”?
( 因为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不许看电影。我以小人之心认为老师没有以身作则,违犯了校规,所以她看见我“一定感到很歉疚”。 
4.第10段主要写什么?
( 主要写林老师对我仔细观察。  )
5.“要是你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其中“它”指代什么?
( 指代上文的“强记能力”。 
6.找出本文比较传神的动词。
( “仅那个崩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
  “我起嘴唇,学一支电影里的小曲”。 
7.举例说明本文比喻新鲜的特点及其作用。
( “翻开书,眼前就像骑自行车在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作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挡可以穿行”。作者用“拥挤的中山路”,比喻没有复习的内容太多;用可以穿行的“空挡”,比喻只好突击强记的一部分。这些比喻生动地写出强记英语单词的情景。 )
8.本文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课文以真切、传神而渗透着童心的笔触,着重记叙了“我”中学时代一件看似平常却铭刻在心的往事,表现了作者少年时代调皮、贪玩的性格,更表达了她对一位既关心、理解同学而又严格要求、善于启发诱导的老师的崇敬和眷念之情。 )
9.本文把老师比作星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 老师是普通的,犹如一颗平凡的星星,然而它是明亮的闪烁的。林老师的真诚令我难忘。 )

    
相关资料

  《在那颗星子下》阅读练习(二)
  《在那颗星子下》ppt课件4
  《在那颗星子下》ppt课件3
  《在那颗星子下》导学案
  《在那颗星子下》教学反思
  《在那颗星子下》课堂实录
  《在那颗星子下》学案
  《在那颗星子下》阅读练习
  舒婷《在那颗星子下》原文阅读
  《在那颗星子下》读后感
  现代文《春》《花的话》《羚羊木雕》《在那颗星子下》《一千张糖纸》等练习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5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4
  《在那颗星子下》教学设计3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2
  沪教版《在那颗星子下》ppt课件2
  舒婷《在那颗星子下》ppt课件1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