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学案 >>

《周而不比》学案

  
一、基本要求
1、背诵2.14、16.4、15.23、12.24章。
2、掌握“周”、“比”、“矜”、“责”、“斯”、“举”、“道”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孔子关于择友、察人、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4、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
二、几个主要观点
1、关于“周而不比”
(1)周而不比的含义:周而不比是“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
(2)要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不惟利是图。
2、关于“矜而不争”
(1)矜而不争的意思是: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
(2)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有进取心但不斤斤计较。
3、关于君子“择友”
(1)择友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即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
(2)交往方式: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交往尺度: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给朋友提意见和建议,适可而止。
4、关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这是孔子的恩仇观。
(2)相对而言,“以德报怨”显得无原则,太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太偏狭,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
(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一种较高的境界。
   三、知识积累
1、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周而不比》课堂实录
  《周而不比》课堂练习
  《周而不比》公开课ppt课件(30页)
  《周而不比》复习ppt课件
  《周而不比》ppt课件7
  《周而不比》教学设计3
  《周而不比》ppt课件6
  《周而不比》ppt课件5
  《周而不比》同步练习
  《周而不比》教案2
  《周而不比》ppt课件4
  《周而不比》ppt课件3
  《周而不比》知识点整理练习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课后练习
  《周而不比》ppt课件2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教案1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ppt课件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