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3.熟读课文。
【学习内容】
一.了解作者
1.归有光和“唐宋派”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读书讲学二十余年。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仕途虽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 
   归有光的散文,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项脊轩志》可为代表。 
  “前七子”是指由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组成的文学群体。“后七子”是指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增谢榛、吴国伦。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曾在太仓(现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二.正音正字 
修葺       渗漉        栏楯        偃仰          逾庖       
迨爨       阖门        呱呱        扃牖          犬吠
冥然       兀坐        万籁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