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作文中心 >>读后感范文 >>高中读后感 >>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很早以前就下了这本书在手机上一直没有看,今天趁这个赖床的时间把这本书也看了。看到别人在说到这本书是提到了励志,而对于我来说更多的应该是启示。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是的一些经过和感受,在粗略的读来确实是励志的,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在历经磨砺后写出了史诗般的巨作(我没有看过《平凡的世界》,这是其他人对这本书的描述,我想大概是贴切的吧!)。放到现在可以用励志来形容。

    书中,写到他在写作《平凡的世界》的这六年中,前期的阅读准备,中期的实地考察,在最后的动笔。每一个阶段无不是艰辛的过程。首先不说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才思,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对于他在创作作品中的那些艰辛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我想这也就是成功的往往只是少部分人,而我们大多数的人只能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的原因了。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而且都是就是两个大馒头,长时间的只能一个人埋头写作,唯一有交流的不过是一只老鼠。这样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枯燥的,而对于他而言应该是痛并快乐着吧!

    对于,他这样近乎自残式的写作方式我是有疑惑的,在书中的一开始作者提到,他认为他的作品《人生》使他达到了一个高度了,但是,“我眼下已经有可能冷静而清醒地对自己已有的创作作出检讨和反省了。换一个角度看,尽管我接连两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小说和电影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涉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人类史和文学史表明,伟大劳动和创造精神即使产生一些生活和艺术的断章残句,也是至为宝贵的。 ”看到这段话我真的觉得给我太多的感触了。“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我想你做到了。

    在写完这本书以后不久路遥便永别人世了,他的预感是对的,《平凡的世界》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精品,是给历史的一个深厚的交代。

    最后,关于他的写作方式,我自能说那是他的选择吧!似乎我们能留给这个世界的东西只能是那么多,你用自残式的方式将你的任务完成了,你便也用别于世了。我想我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当然我也做不到。这给我的启示是何必那么着急了,人生还长,慢些来吧!

    本书,确实让我感受很多,买回纸质书本在去慢慢体会吧!

第二篇:

 那天为了启发学生的读读书兴趣,我列举了我在大学期间读过的大部分书籍。

很惭愧,由于偏爱文学,大多数是文学方面的。因为所选专业是英语,那个时候除了读《疯狂英语》和《英语角》等杂志外,就读自己喜欢的文学方面的。

提及文学作品,相信大多数人,都有对自己影响特别深的作品,我也不例外。我向学生推荐了对我影响特别深的两部书,一本是贾平凹的《心迹》,一本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了。

       刚好那天我看见有学生借到了关于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以前很少见路遥的作品,我就借看了一下。读后很感动,内心涌现,使我忍不住写下这篇读后感。

       我读文学格式不太感兴趣,最喜欢最擅长的是平时给朋友写信。因为文体自由,随心而写,情感便跃然纸上了,这很符合路遥所说的。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的作品。才会使读者感动,产生共鸣。

       路遥前辈便是以生命在创作,他先是以一部中篇《人生》打动了文学界,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然而出名以后,他心中便变的不安分了。《人生》不是他的终点。他开始酝酿更大的作品去回报社会。那是一部更能打动人的作品。构想开始了。

       平凡的世界便是 这样情况下产生的。

      构想整个作品用了三年的时间,大约多少字?分几个部分?就整整用掉了三年的时间,为了准确的刻画人物去亲身体会又用掉了三年时间。还亲自去煤矿居住体验生活。使我更尊敬他的是他的生活态度,和作为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不甘于就安心吃作家的安稳饭,所以必须写点什么对得起作家这个名分,才呕心沥血经过7 年的时间完成了《平凡的世界》。

       读完早晨从中午开始后才知道《平凡的世界》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完成的,整个过程作者分明是在用生命去创作,作品是本身生命的谱歌。真正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创作的过程。

       才知道为什么多年前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为什么就那么被吸引住了。作品为什么那么感人,为什么那么催人奋进。那么地使人热爱生活。

       路遥前辈42岁便与世长辞,这与他创作的背景和生活条件有很大关系。那个时候生活艰苦,温饱还是个问题。读完这本书才知道为什么关于路遥的书为什么很少,关于他本人的事件为什么那么地少,路遥前辈本人平时少言,也不喜欢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各种媒体罗面活动也很少参加,确切地说他是一个安静而又潇洒的人,这种人格魅力让我钦佩。

       喜欢做到事情也不多,抽烟和喝咖啡就算很特别的了。

       路遥演讲不多,最值得人啊让人铭记的有几句话我认为很值得年轻人去学习和铭记。     
 
       生活拯救了我,就要知恩而报,不辜负他的厚爱,要格外珍视自己的工作和劳动,你一无所有走到今天。为了生活慷慨的馈赠,迄今为止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劳动所得,应该为此而欣慰。  

       这本书是编者为纪念路遥而给他女儿的礼物。

       怀念路遥前辈!!!

相关资料

  《变形记》读后感
  《齐桓晋文之事》读后感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2篇)
  《窗前的树》读后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读后感
  《促织》读后感(4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读后感(2篇)
  《电脑神童盖茨》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2篇)
  《炮手》读后感
  《白发的期盼》读后感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
  《安东诺夫卡苹果》读后感(2篇)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3篇)
  《封锁》读后感(2篇)
  《辛德勒名单》读后感
  《定风波》读后感
  《湘夫人》读后感
  《长恨歌》读后感(2篇)
  《读书人是幸福人》读后感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读后感
  《望海潮》读后感
  《采薇》读后感
  读巴金《家》有感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悬崖边的树》读后感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2篇)
  《囚绿记》读后感
  《早晨从中午开始》ppt课件1
  《早晨从中午开始》赏析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