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课文练习 >>

《逍遥游》练习

4 逍遥游(节选)练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昆鹏 齐谐 榆枋(fǎng)  迁徙(xǐ)
B.晦朔 泠然 舂米(chōnɡ) 斥安鸟(yàn)
C.翱翔 拗堂 万仞(rèn) 蓬蒿(gāo)
D.夭阏 蟪蛄 决起(jué) 草芥(j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②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①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①负青天,然后图南 ②且适南冥也
D.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C.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未有知其修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大海。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游动的雾气。
C.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适应。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芥:小草。
6.下列对各句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译:到迷茫的郊野去,一日内可以往返,肚子果然还饱。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
C.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D.之二虫又何知!
译:这两个小虫懂得什么!
7.对于《逍遥游(节选)》一文,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逍遥游(节选)》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遥”是怡然自得,不为世间万物所束缚的意思。作者列举大至鹏鸟,小到蜩与学鸠,是为阐明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无所恃(不依赖于外在条件)而自由的。
C.《逍遥游(节选)》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 令人叹服。
D.《逍遥游(节选)》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8.你认为作者写鹏、写蜩等动物,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吗?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恣意  迁徒  虎视眈眈  不胫而走
B.瞩目  陨落  流言蜚语  暴殓天物
C.赡养  谙熟  毛骨悚然  蓬荜生辉
D.针砭  脉搏  风驰电掣  如火如茶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日本接连发生的大地震和核泄漏事件,正在考验着菅直人的政治能力,日本经济的现状也已如履薄冰,濒临崩溃的边缘。
C.只要3G用户双方同时拥有足够的带宽,就可让远隔几千里的人实现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D.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圆满落下帷幕,科林菲斯凭借在《国王的演讲》中的完美表演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1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B.访问英国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向莘莘学子深情地表露:“我深爱的祖国年轻而又古老、自强不息而又历经磨难、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C.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D.由于恶劣天气影响了北约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北约方面请求美国战机在短期内继续承担在利比亚的空袭行动。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个景象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旅行者很受震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头失落。
①这倒是一个不难让人理解的理由
②走到欧洲街道上东张西望、暗暗比较
③如果我们仅仅因历史过于厚重而失落了现代
④看来事情并不是这样
⑤原本总以为我们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现代
⑥但厚重的历史保存在哪里呢
A.②⑤④⑥①③  B.②⑤⑥④③①  C.⑤②④③①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 align=right>(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3分)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3分)

15.庄子所说的“剑”,实际上是对好勇斗狠的“匹夫之勇”的讽刺和批评,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所谓“勇敢”的人,你对他们是怎样看待的?请谈一谈。(200字左右)(9分)
16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两处语序不当,请将其进行调整。(4分)
庄子像水一样冷静,像火一样热烈。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疾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却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他那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深刻的思想,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
(1)______________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6分)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40.0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分)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昆鹏”应为“鲲鹏”;“枋”应读“fāng”。C项,“拗堂”应为“坳堂”;“蒿”应读“hāo”。D项,“决”应读“xuè”。
答案:B
2.解析:A项“知”通“智”;B项“反”通“返”;C项“而”通“耐”。
答案:D
3.解析:D项,智慧。A项,①读shù,几,②读shuó,拼命追求的样子;B项,①毛,指草木,②打开粮仓;C项,①名词作动词,南飞,②名词,南方。
答案:D
4.解析:B项,“其”表示选择,其他几项都是代词。
答案:B
5. 解析:适:往,到。
答案:C
6.解析:A项,果然,很饱的样子。
答案:A
7.解析:“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无所恃(不依赖于外在条件)而自由的”错。
答案:B
8.答案示例:大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庄子自己——向往着自由逍遥却又无法逍遥。所以他在众人与彭祖相比时,用了一个“悲”字。他在悲着众人,笑着蜩、鸠时,也在悲着自己。鹏尽管有能力,有恒心与毅力,能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而南,但它终究“有所待”,不能随心所欲。这不正是庄子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吗?他参透世事,不愿被“供于神龛”,也能梦蝶忘我,不为丧死而悲,但他却不得不为“五斗米”而苦。《逍遥游》便是他在痛苦中的挣扎,也是挣扎中的期盼。但是正是有了这一份纯美的期盼,坎坷的人生才充满了诗意。
9.解析:A项,“徒”应 为“徙”;B项,“殓”应为“殄”;D项,“茶”应为“荼”。
答案:C
10.解析:A项,“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B项,“如履薄冰”比喻做事非常谨慎小心。不符合语境;C项,“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却像是远在天边一样,形容难以相见或隔膜很深。不符合语境;D项,“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不符合语境。
答案:A
11.解析:A项,成分残缺,“变相涨价”后面应有宾语“的行为”;B项,语序不当或者不合逻辑,应为“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D项,搭配不当,把“承担”改为“参与”,或把“行动”改为“任务”。
答案:C
12.解析注意各句中相互照应的词语,“原本”“并不”“如果……因”“理由”“但”“比较”。
答案:D
13.解析:A项,“谋”,图谋。
答案:A
14.(1)解析:要注意这个句子是一个判断句。另外“绝”是动词,意思是“终止”。
参考答案: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
(2)解析这个句子是一个宾语前置句,“何求”即“求何”。
参考答案: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15.答案示例:好勇斗狠似乎成了某些人的立身之本,一语不合,就拳脚相向;一点儿小摩擦,就棍棒相加。在好勇斗狠的背后,凸现的是某些人对法律的漠视,对社会道德的背叛。好勇斗狠者信奉“拳头分高下,棍棒争输赢”,有狠就有理。这是对法律的公然蔑视,也背离了社会的道德要求。宽容与礼让是一个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是人与人之间防止相互伤害的保护罩。好勇斗狠者则将这种优良的传统道德抛在脑后,以“弱肉强食”的心态主动寻求对抗,借此来维护个人尊严。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当事人,而且使周围群众正常的心理状态产生偏离,极大地危害了我们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规范。
参考译文: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其门下,食客达到三千余人,剑士在他面前日夜搏击,每年死伤100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满足。像这样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这件事,招募左右的人说:“哪个人能说服王停止比试剑术,赏赐他千金。”左右的人说:“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却违背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对。我们大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擅长舞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见大王,事情一定不会成功。”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庄子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和他去拜见赵文王。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看见文王也不跪拜。文王说:“你想拿什么教育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见大王。”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发起攻击,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
王就让剑士较量七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这才召见庄子。王说:“今天让剑士和先生比试剑术。”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王说:“您所使用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然而我有三支剑,只等王选用,请让我先说明再比试。”
王说:“希望听您说三剑。”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说:“天子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的剑,用燕谿石城做剑尖,齐国的泰山做剑刃;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凭刑狱和道德决断;向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能制服诸侯,让天下都臣服。”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的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的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向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归服而听从您的命令的。”王说:“平民的剑怎么样?”庄子说:“平民的剑,蓬乱着头发、鬓角突出、垂下帽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人前互相搏击,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现在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就牵他走上宫殿。厨师送上食物,王绕着坐席惭愧地走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我已经陈述完了。”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剑士都穿剑服死在他们的住处。
16.参考答案: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②“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思想的深刻”或“恣肆的文笔,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
17.答案示例:(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2)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


    
相关资料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逍遥游》《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2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pptx课件(12页)
  《逍遥游》音频MP3(山居朗诵)
  《逍遥游》恶搞版(搞笑改编)
  《逍遥游》音频朗诵(男声)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文言文复习
  《逍遥游》pptx课件(27页)
  聂鑫森《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惠子相梁》《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
  《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逍遥游》ppt课件(55页)
  《逍遥游》情景默写训练测试题
  《逍遥游》新解读pptx课件
  《逍遥游》导学案7
  《逍遥游》课堂教学镜头
  《逍遥游》默写ppt课件(49页)
  《逍遥游》导学案6
  《逍遥游》ppt课件(37页)3
  《逍遥游》ppt课件(75页)
  《逍遥游》教案9
  鲍鹏山《庄子的逍遥世界》
  《逍遥游》ppt课件(28页)
  《逍遥游》ppt课件(63页)
  《逍遥游》课本未选部分原文及译文
  《逍遥游》学案(含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