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山西省 >>

山西省四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山西省八校联考2016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山西省四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晋中市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四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年高考新课标I卷满分、优秀作文(8篇)
  2015年新课标卷I高考满分作文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优秀作文示例:致陈先生的一封信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
  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山西省八校联考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卷(新课标I)
  山西省四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大同一中、同煤一中2015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四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山西省2015届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2015年高考前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满分作文(2篇)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满分作文:生命因相拥而美丽
  全国新课标卷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山西省忻州市2015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忻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4年(全国卷II)高考满分作文
  2014年全国课标卷I高考下水作文《假如规则可以更改》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I)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