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河南省 >>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姓名            准考证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百越之中的“於越”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那儿的先民与“乌鸟”结缘。
   《说文解字》说“於”即“乌”,“於越”就是“乌鸟佑护越人”的意思。《博物志》曰:“越地深山有鸟,如鸠,青色,名曰冶鸟。此鸟白日见其形,鸟也;夜听其鸣,人也。时闻乐便作人悲喜,形长三尺,涧中取石蟹就人间火炙之,不可犯也。越人谓此鸟为越祝之祖。”鸟为越族部落的原始图腾即护身符,古藉记载越族中早有鸟书与鸟语,人们穿鸟纹服,用鸟形器,还遵行鸟居,耕作鸟田……温州有“瓯越”民族瓯”即“鸥”,鸥鸟是他们的保护神。广西有“骆越”民族,“骆”即“雒”,就是越语中的“鸟田”。看来,百越的“崇鸟”是一脉相承的。
    “乌”,又名孝鸟。因为乌鸦有反哺之孝德,而为世人所效仿。成公绥《乌赋》有孝鸟集余之庐,乃喟尔而叹曰:余无仁惠之德,祥禽曷为而至哉?”舜帝是中华孝德文化的鼻祖,民间的说法是“乌乃舜之影”;孔于说“孝乃德之本”。崇乌便是崇舜崇孝崇德。
   “乌”,还名曰玄鸟。“越为禹之后。”传说中的禹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化为黑熊与水怪进行搏斗,终于制服了滔天洪水。又黑又瘦的大禹成为天下行义的第一人,史称“禹墨精神”。黑,便成为坚毅、刚正,以及大公无私、甘愿牺牲的可贲品格的象征。玄是黑色,便也象征着“义”的精神。越族“尚乌”,其源头应在大禹的义道。
    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中,居于最高地位的即是黑色。黑色纳“五色”于一体,是“五色” 的还原与复归。《史记•夏本纪》说帝锡禹玄圭,以告功于天下。”玄圭,即黑色的玉圭。帝舜为表彰禹治理水土的功绩,赐其黑色的玉圭,将黑色的特定意义与水之玄色联系在一起。按五行黑色从水,越人生活在山海环境中,水是他们最为亲近的对象,加上祖先大禹崇拜,这些独特的信仰又使尚黑之风世代不衰。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绍兴的尚黑习俗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时期。河姆渡遗址的陶器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夹炭黑珣。在距今约七千年的第一期文化层中,夹炭黑陶占百分之七十九点九,夹砂黑陶占百分之二十点一,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陶器基本上是黑色的。夹炭黑珣和夹砂黑陶的产生有着自然和地理的原因,并非绍兴先民刻意而为之。但正是这些质朴自然的生产、生活器具所特有的天然色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三门峡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许昌、新乡、平顶山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2016年适应性模拟练习语文试题
  河南省许昌县2016届高三3月份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3月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河南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下学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周口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
  河南省南阳市2016届高三上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学年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开封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河南省许昌县2016届高三上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河南省商丘市201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五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信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省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开封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固始县2016届高中毕业班上期语文综合测试题(一)
  河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新高三年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省林州市2016 届高三假期语文练习卷
  河南省林州市2016届高三升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