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渔父》教案6
渔父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 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观
3、 思考人生的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 合作探究,互相解读,积累文言知识
2、 探讨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积累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圣人不凝滞于物
(二)特殊句式
1行吟泽畔。 (省略“于” 状后)
2自令放为? (宾前 意念被动)
3是以见放。 (宾前 被动“见”)
4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动“于”)
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后“之”)
6遂去,不复与言。 (省略“之”)
(三)翻译
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四、问题探讨
1、本文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格?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五、比较阅读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认识。
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 、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古今词、活用字、特殊句式)。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