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
(一)被压扁的沙子(节选)6分
①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②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③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④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4、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比沙子要重。
C.“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D.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1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    )2分
A.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16、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14、(  D   )2分
15、(  C  )2分
16、(2分)
能换。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



    
相关资料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24页)
  《被压扁的沙子》pptx课件(25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46页)
  《被压扁的沙子》思维导图(7张)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知识点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8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2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69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作业练习(2课时)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综合练习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建议、练习说明、教学重点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
  《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15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x课件(38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28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读读写写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23页)
  《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3
  《被压扁的沙子》pptx课件(3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1
  《被压扁的沙子》教案2
  《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25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62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4
  《被压扁的沙子》教案1
  《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35页)
  《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19页)
  《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28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