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期末试卷 >>

宁乡市2017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湖南省宁乡市2017年高 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
    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8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巩留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福建省泉港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宿州市埇桥区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陕西省汉中市两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北京海淀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
  福建省福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陕西省安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马鞍山2017—2018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唐山市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湖南省郴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林省吉林地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中山市2019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2017-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淮北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宁夏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蓉城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北京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人教版)
  辽宁省锦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