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甘肃省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高三级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人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甘肃省甘谷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最后冲刺模拟语文试题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8年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甘肃省高台县南华镇2018届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靖远县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高三一诊语文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张掖市2018届高三高考备考质量诊断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民乐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通渭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会宁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静宁县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甘肃省武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通渭县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武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会宁县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7年新课标II卷高考优秀、满分作文(6篇)
  2017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II)
  甘肃省河西五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兰州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2017年1月甘肃省河西五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静宁县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兰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2017届高三9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2016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