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宁夏 >>

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
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入人民大众的内心之中和生活之中。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却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很多诗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城市诗歌的相关话题近年被广泛谈论。关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的诗歌很多,有两种主导性倾向,其一是热情的、浪漫的倾向,体现出“现代性”特征。其二是排斥的、无奈的倾向,体现出“后现代性”特征,且以第二种所占比例更大。城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宁夏银川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宁夏石嘴山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石嘴山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青铜峡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8年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宁夏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市2018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宁夏2018届高三月考(期末)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201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7年新课标II卷高考优秀、满分作文(6篇)
  2017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II)
  2017年宁夏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6年宁夏高考满分作文:语文与国家
  2016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I)
  宁夏银川市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宁夏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宁夏2016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