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何冠军《语言的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

9.(11分)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______. 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 align=right>(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 第4 版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从反面举例论证观点,请紧扣本段分论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论据。
(4)请从内容及结构两个方面,具体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分析】本文开头列举不同人的表现,引出中心论点: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从“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等方面具体论述;然后从反面论证了“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最后补充论述了语言和行动要结合起来,深化论点。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题目或第一段的结尾句。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第三段内容可知,“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是道理论证,“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是举例论证,都论述首句“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这一分论点,进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的运用,注意要有力地论证观点“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典型例子,论证以上观点即可。
(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作答时,需联系全文内容和本段内容做具体的分析。结合第六段内容可知,主要论述了要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是对中心论点“让语言释放智慧和力量”的补充,使论证更严密、更全面。结构上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使文章结构完整。
答案:
(1)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引用名言,并举开会发言的例子,证明了“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有力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示例: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4)①内容上:本段从“善用语言”讲到要重视行动、“言行并举”,这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是论点的升华。②结构上: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使文章结构完整。
【点评】把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
①研究标题,探求中心论点。一般地讲,议论文判断性句式的标题,是全文所要论述的中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阅读开篇,捉住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开门见山,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
③分析篇末,归纳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放在篇末,与结论合并在一起。
④理清脉络,抓住中心论点。我们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探寻它的内在联系,抓住中心论点。
⑤理解内容,提炼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渗透在全篇论述中,把握中心论点比较困难,只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提炼中心论点。

出处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资料
1 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 名著《昆虫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
3 朱明东《达子香》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
4 何冠军《语言的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
5 《月夜忆舍弟》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
6 《唐雎不辱使命》《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
7 综合性学习(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
8 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作文题目(含优秀范文)
 

    
相关资料

  乔叶《在桃花峪看黄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
  《当家园只剩下一个籍贯》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中考复习试题汇编:非连阅读
  《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向贤彪《一起做“读书种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南省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中小说结尾的作用
  2022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高中小说答题模板
  王俊《书房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题)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指导
  说明文知识点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ppt课件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记叙文阅读《烟火里的疼爱》阅读练习及答案
  叙述表达方式术语大全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顺义区中考一模)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资料: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种命题陷阱
  散文的阅读技巧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