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下(初二下) >>课文练习 >>

《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练习题

    第七课: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克劳斯•冯•克利青
作者简介:
克劳斯•冯•克利青,1943-----)是一位德国物理学家。1985年他因于1980年2月5日在格勒诺布尔高强度磁场实验室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础积累:
啧啧(zé zé):1、舌声表示赞叹;2、形容咂嘴或说话声。
咀嚼(jǔ jué):用牙齿慢慢磨碎食物。
搁置(gēzhì):放下、停止进行,如:这件事很重要不能搁置。
 难 以 置 信 ( nán yǐ zhì xìn ):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相信。
 蔓延( màn yán  ):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火势在不断蔓延
摞( luò )                      遗传( yí   chuán )
腐蚀(  fǔshí )               瑕疵( xiá cī )
松弛( sōng chí )         羹匙( gēng chí )
譬如( pì rú  )             颤悠悠( chànyōu yōu)
思考探究:
一、 阅读课文,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简要回答: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
答:布丁的分子互相结合的不是很紧密,并且很快便又相互分离。石头的原子互相之间颇有好感,他们相互紧挨着并构成一个由几十亿个原子组成的有规律的排列好的阵容。
二、布丁软,石头硬,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作者从这个现象出发想说明什么中心问题?以《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答:1、作者想说明各种东西的特性从哪儿来的?
 2、更能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三、探究文章的写作思路,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本文的写作思路是“说明现象——解释原理——实际应用”,试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答:文章刚开始把布丁在口中的感受与吃点心吃到硬李子核的感受进行区别,然后提出什么是软?什么是硬?以布丁和石头为例解释其原理,最后实际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2、文章三、四两段写到德谟克利特和牛顿,如果去掉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
答:使文章显得较枯燥,没有权威性,没有说服力。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理解性默写练习
  《蒹葭》同步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步练习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2
  《核舟记》《赤壁赋》测试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练习题2
  《马说》练习题4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同步练习2
  《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2
  《登勃朗峰》练习题2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练习2
  《壶口瀑布》练习题2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练习题2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练习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题2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练习题2
  《核舟记》练习题
  《小石潭记》练习题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2
  《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2
  《大雁归来》同步练习2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2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
  《灯笼》练习题2
  《安塞腰鼓》练习题2
  《回延安》练习题
  《社戏》练习2
  《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pptx课件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