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期中考试 >>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学”呢? 
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甘肃省临夏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广西柳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山东省五莲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语文试题
  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新疆沙雅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新疆乌鲁木齐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云南省红河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天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株洲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福建省邵武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山西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市万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昆明市禄劝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19-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模块检测语文试卷
  洛阳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崇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两校联考语文试卷
  河北省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进贤三中2018年11月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清市福清三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佛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